东莞打响"车间革命" 2015年投70亿元"机器换人"

2016年02月27日 16:52   来源:中国经济网   

    如今,工业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于东莞电子信息企业的生产车间。中国经济网王子威 摄

    中国经济网东莞2月27日讯(王子威) 同珠三角许多地市一样,东莞集聚着大量的制造业企业,由于人力成本日渐高企、产品技术含量不足等原因,不少企业面临市场的严峻挑战,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东莞是广东省内第一个提出“机器换人”的城市,这一概念的诞生,并非来源于自上而下的命题,而是源自莞企在生产制造工艺中的自觉行为。

  2月27日,“经济活力看广东·转型升级”采访团来到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副市长贺宇讲述了东莞市在推动企业改造升级上的生动实践。

  “三升二降”让企业看到了技术红利 机器人市场应用规模达1万台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连年攀升,一批外资企业主动引入工业机器人设备替换人力,不仅降低了成本,还使得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从而扩大了利润空间。

  “总结起来就是'三升二降',生产率提升、良品率提升、利润提升,成本下降、生产的不稳定性下降。”贺宇解释。

  在深入调研并了解了“机器换人”的好处后,东莞市相继出台了《关于实施“东莞制造2025”战略的意见》、《关于大力发展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 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推动并引导企业走上技术改造、转型升级的道路。

  一场在工厂车间里开展的“革命”传播开来。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申报东莞市“机器换人”专项资金的项目共有1262个;单2015年,企业“机器换人”项目总投资就达到约70亿元;2015年,全市工业技改完成投资额231.2亿元,同比增长85.6%。

  “在2010年的时候,实际上我们就尝试过用机器人替代人力,但当时每产出100元的人力成本只要15元,用机器并不合算。”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办主任曹豪杰介绍,“但到2015年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每产出100元的人力成本上升到25-30元,机器人的存在就非常必要了。”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2014年至今,劲胜精密一共投入了约3亿元购置机器人,实行高科技集成、自动化作业,代替了上千名工人,使得其生产效率提高15%以上。

  由于越来越多企业实施开展“机器换人”,目前,东莞市工业机器人的市场应用达到约10000台,预计未来一两年内仅多轴机器人的需求量就将增加1000-2000台。

  一年减少用工4.66万人 劳动力市场结构明显优化

  根据初步统计,2015年企业所投资的“机器换人”项目全部完工后,其平均产品合格率将从92.04%提升到97.23%,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11.05%,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1.66倍,同时,预计将减少用工约46600人。

  这是否意味着企业用机器人替代劳动力之后,单一年时间就会导致4万多人失业呢?

  徐建华表示,长期以来,东莞市的常住人口数量及用工人口都保持稳定水平,并没有因为“机器换人”而产生波动。“企业实施'机器换人'是一个阶段性的工程,它是循序渐进的,并不会一下子所有企业所有生产线全部都替换掉。”他解释,“此外,我们对淘汰下来的这一部分劳动力采取了技能提升和转移两种解决方式,组织从事简单劳动的工人学习更加复杂的技术、无法被机器取代,另一部分可以转移到同类型企业中去。”

  通过打响机器换人、技术升级改造的“车间革命”,东莞的劳动力市场结构明显优化。“简单的、重复机械化劳动的低端生产力减少了,我们越来越需要更高层次的人才。”徐建华说。而随着这场在工厂车间里进行的“革命”继续深入和发展,它将更大程度地影响企业、影响东莞制造业,乃至于改变东莞这座城市的人才质量和经济质量。

(责任编辑:庄彧)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