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就如何有效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进程,《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陈刚。他表示,陆路和海上自古以来都是中国对外交往的重要通道,“一带一路”建设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元素,是对中国古代对外经济、文化和人文交流的传承。中国在历史上从来都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中国的文化也应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多地推广。“一带一路”建设是要继承和发扬丝绸之路精神,把中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发展结合起来。这不仅仅是经济建设层面的合作构想,同时也是对中国历史睦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更将是中国与沿线各国文化和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
陈刚研究员表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尤其是一些国内政治形势较为复杂的国家,政府内部和社会各界对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看法不尽相同。同时,“一带一路”预计将会给沿线国家带来人员和资金的涌入。因此,处理好中国利益和沿线国家利益的关系,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对于“一带一路”建设的落地至关重要。目前,东南亚各国家政府层面大都持积极欢迎态度,但民间对于“一带一路”建设的了解却十分有限,甚至对古丝绸之路也是知之甚少。对此,陈刚研究员建议应进一步加强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宣传,尤其需要加强以英文为传播载体的海外宣传。
陈刚研究员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国家民风大都较为淳朴。当地人民对于发展的认识与中国存在较大差异。为此,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同时,需要尊重和了解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和真实想法。比如,大多数东南亚国家的人民生活节奏比较慢,他们对于物质利益的追求动力并不足。因此,在与其合作中应充分尊重和考虑对方的想法,不可操之过急。(经济日报驻新加坡记者 刘 威)
(责任编辑:杨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