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荣成去年远洋捕捞产量22.7万吨 海里"长出"千亿产业

2016年05月26日 09:10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刚刚“海归”的金枪鱼,在山东荣成市蓝润金枪鱼加工基地,被分割、切片、装盘、超低温速冻加工后,身价上涨了10倍;售价2元1斤的淡干海带经海之宝公司深加工后,卖出了4克3元的高价,利润增加了200倍。

  近年来,针对近海资源日益枯竭、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等不利因素,荣成实施“研发高端产品、拓展终端市场”的“两端”战略,致力于拉长、加宽、增厚海洋食品产业链条,加速推动传统渔业转型升级。目前,海洋生物食品产业集群规模突破千亿元。

  荣成三面环海,海岸线长500公里,海带的产量约占山东的八成、全国的一半,渔业产值已连续30多年位居全国县级市第一。坐拥50多万亩生态海洋牧场,当地渔民轻轻松松靠海吃海,“一条小舢板,一个老船长,出海兜一圈,归来鱼满舱”。然而,“捕捞+出售”的简单链条加之近海渔业资源的日渐减少,让荣成渔业走到了十字路口,传统渔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作为我国远洋渔业“拓荒者”之一,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荣成便把远洋捕捞作为主导产业进行扶持,引导渔业企业建造远洋渔船、建设海外基地,走出去竞争国际渔业资源。去年以来,荣成市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打造从“渔场到市场”的全产业链,发展生态渔业、高效渔业,出台鼓励远洋渔业企业运回自捕水产品的规定,通过优先给予渔业资源捕捞配额、将燃油补贴发放与产品回运比例挂钩等措施,限制只捕捞不加工企业,鼓励传统捕捞企业组建远洋运输公司,建立精深加工基地,推动渔业资源由单一捕捞向捕捞、运输、加工全产业链拓展。据荣成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李新安介绍,目前,荣成市远洋船队开辟进入的作业区域已遍布全球主要渔场,有4处远洋渔业基地,专业远洋渔船304艘,占山东七成以上。去年,荣成市远洋捕捞产量高达22.7万吨,回运比例近七成。

  如今,从水产品的养殖、腌炸卤晒的粗加工直至以海参多肽、生物海藻肥等海洋生物提取物的精深加工,依托资源的“精耕细作”,荣成的海产品纷纷摘掉了低端的“帽子”,直指高端市场。他们按照“食而优则健、健而优则药”的思路,力促海洋食品简单粗加工向精深加工、精深加工向医药保健品、功能性食品等高端领域转型,大力发展蓝色食品加工业,建设中国最大的蓝色食品加工基地。

  荣成市积极与中国海大、浙大等院校进行科技成果对接,提升了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百合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高校院所合作开发出了多烯鱼油、DHA微粉、鱼胶原蛋白肽等系列高新技术海洋生物产品,海之宝海洋科技公司通过自主研发,从海带中提炼出价值不菲的海带多糖粉,这种原料既可用于工业食品加工,又可作为环保涂料添加剂。据悉,荣成市食品工业年均投入30多亿元用于技改和产业发展,每年研发新产品、新品种100多个,催生了“海参活性物质提取”“海带新品种培育技术”等高端项目,为荣成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崛起增添了强大动力。目前,荣成已与水科院黄海所、哈尔滨理工大学等55家高校院所结成了紧密型合作关系,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20多家高校院所在荣成设立了教学科研基地。(经济日报 记者 王金虎 通讯员 李钟云)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