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永兴探索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

2016年06月28日 07:43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湖南永兴县湘阴渡松柏村新貌。 (资料图片)

  “两年多没回家,现在村里变化好大,原来的破旧杂屋不见了,泥巴路没有了,房前屋后有花有树,路边也装上了路灯,刚进村我差点迷路了。”湖南永兴县便江镇碧塘村村民刘金芳惊喜地打量着“陌生”而美丽的家乡。

  如同从画中走出的精致民居,昨日却还是一片脏乱差。2012年9月起,永兴县从“乡村洁净”行动着手,通过打造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的“永兴模式”,彻底改变了当地农村“屋内一般般、屋外脏乱差”的旧面貌。

  数百万吨垃圾彻底清零

  改变旧面貌关键在于人,在这场乡村洁净行动中,永兴县首先从改变乡村群众生活方式着手。2012年10月15日,永兴县召开县、乡、村三级扩大会议,专题部署动员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行动。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在全县迅速铺开,并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使永兴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把老祖宗丢下的垃圾都清出来运走了,村里彻底变了个样,生病的也少了,现在村里没有一个小孩生手足口病了。”80多岁的高亭镇大源村村民刘代义打趣地说,当时,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足足清理出200多车垃圾,原先的“垃圾场”被彻底清零,改造成为了篮球场。据统计,永兴全县共拆除违章搭建3270处,清除积存垃圾245.6万吨,清理河道、沟渠1560多公里,一次性解决了沉积多年的垃圾成堆问题,不仅改善了农村的面貌,也改变了村民们的生活方式和卫生理念。

  便江镇松柏村村民谢冬花从家里出来,径直走向村里的垃圾亭,把装满垃圾的袋子分门别类扔进垃圾桶。“刚开始的时候不太习惯集中倒垃圾,现在适应了。”谢冬花笑着说,以前自家垃圾只会往外倒,夏天蚊蝇成群,冬天臭气熏天。现在通过简单分类后,将自家不能处理的垃圾按照可燃、不可燃、有害三类投放到村组垃圾亭,每天垃圾车定时清运村里的垃圾,村里变干净了,空气也变清新了。据悉,如今该县的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率已达到95%以上。

  为进一步提升农村居民的文明素养,巩固环卫整治效果,永兴县还组建“百人宣讲团”,深入农村开展1000堂文明素养教育“面对面·点对点”宣讲活动,并通过文艺演出、电影放映等多种方式,让文明新风拂遍整个乡村。

  长效机制保障乡村洁净

  洁净乡村不是热热闹闹走过场,也不是“应付检查”的一次性工程。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长效机制作保障。

  据介绍,永兴县制定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制度》《环境卫生整治村规民约》等制度,并建立健全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考评机制。同时,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顾问、县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实行县领导包乡镇县直单位、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的工作包干制度。

  “除了责任到人,我们还建立协同督查考核机制。通过明察暗访、实地查看等形式,对全县各个单位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每月一考核、一排名,每季一通报、一点评。乡镇及单位的考核结果与包干的县领导挂钩,村组和农户的考核结果直接与驻村干部及村组干部的下乡补助、绩效工资挂钩,同奖同罚,严格兑现。”永兴县环卫所所长江浩说。

  据了解,2013年来,该县每年兑现乡镇以奖代投资金350余万元,14名主抓农村环境卫生的乡镇副职得到提拔重用,有38名乡村干部因工作不力受到组织处理和行政处分。通过责任落实和考评制度的完善,永兴县的农村卫生环境有了显著而持续的改观。

  环境治理引入市场运作

  在湘阴渡智能环卫中转站建设的项目监控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正对垃圾收集、清运、处理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我们为环卫车辆配备GPS、车载视频等感知设备,坐在监控指挥中心可以对全县74台垃圾车、清洗车的运行轨迹和垃圾清运效果进行实时监控。”工作人员说。

  这样先进高效的运行系统背后,是市场运作模式在支撑。永兴县引入了垃圾处理特许经营BOT模式,政府以购买服务的方式与桑德环境资源股份有限公司签订特许经营协议,针对城乡垃圾收运工作,该公司投资1.01亿元,建成垃圾中转站4个、村组垃圾收集亭3952个,投放垃圾分类桶26147个,购买环卫车辆74台。

  此外,永兴县按照“政府出资,部门监管、作业外包,市场运作”的模式,以每年552.8万元的价格将县城主要街道、背街小巷、城中村的清扫保洁作业权承包给了株洲宏利德清扫保洁有限公司,实行“全天候、全覆盖”保洁,而环卫部门则负责定期督查考核。

  如今,全县每户居民拥有一个垃圾分类箱、每个自然组建有一个垃圾收运点、每个乡镇建设一个垃圾压缩中转站,并购置135台大中型垃圾收运车辆、1000辆小斗车。实现了环卫设备设施全覆盖、管理监督全方位、垃圾治理无死角的目标,永兴县广大乡村旧貌换上了新颜。(经济日报记者 李哲)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