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成都10月11日讯(记者钟华林) “成都造”首列铝合金A型地铁车辆日前正式下线。轨道交通产业是成都重点打造的科技含量高、竞争能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产业集群,是成都市实现“工业强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A型车辆如期下线,标志着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实现突破发展,工业转型升级后劲更强。
工业总量不足正是成都经济发展的“短板”,成都必须实施“工业强基”战略,把工业作为基础产业,把工业作为发展的基础,同步推进量的扩充和质的提升,积累发展后劲。
为此,成都提出,要以建设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为目标,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汽车等优势产业和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推动产业成链条、成集群发展,培育万亿级产业集群。
成都着力补强工业短板,紧盯产业中高端,优化工业结构,提高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工业占比,努力掌握产业链高端和核心技术,进而提高产业竞争力和话语权。
成都努力让既有优势产业不断扩大优势。9月7日,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成都工厂投产,东风标致4008正式下线。成都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标致雪铁龙集团“全球新一代标杆工厂”,神龙汽车公司成都工厂实现了绿色环保技术优势国际领先,智能化制造水平行业领先,是率先实施“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推进汽车制造技术升级与转型换代的标杆企业。与此同时,早些年建成投产的吉利沃尔沃、一汽大众等企业均产销两旺。今年1月至8月,成都汽车产量突破73万辆,年产将突破110万辆,汽车产业增加值将实现两位数增长。
成都电子信息产业优势同样在不断扩大,最有说服力的是“龙头”越来越强。除此前英特尔等企业将区域总部迁入成都并增加投资之外,京东方在成都投资465亿元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光电产业基地的大手笔,使成都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的地位更加引人瞩目。
而近几年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加速发展为优势产业。有资料显示,未来20年,全球铁路需求超过12万公里,城市轨道交通约2万公里,投资规模超过1万亿美元。以轨道交通为代表的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正是成都在先进制造业方面立足长远的战略布局。成都市分析认为,全国轨道交通建设加速,铁路市场稳步推进、地铁建设爆发式增长、新型制式车辆需求不断涌现,正是成都充分利用西南交大等现有资源形成新的产业支柱的大好时机。经过几年的努力,以西南交大、中铁二院等顶尖科研院所、中车成都公司为支撑,以中国中车、新筑股份等整车龙头企业为带动,新都和新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正逐步成为全国重要的轨道交通产业基地。在这里,以地铁车辆、现代有轨电车、城际动车组、高速动车组、国铁客车为代表的整车制造产业集群将成为成都构建先进制造业中心的中坚力量。去年,成都实现轨道交通产业产值870亿元;到2025年,全市轨道交通主营业务收入有望突破2400亿元。
航空航天作为成都倾力打造的产业,同样发展迅速。成飞民机公司是波音和空客两大飞机制造企业的合作伙伴。公司为波音787客机方向舵的全球唯一供应商,已向波音公司交付了535架波音787方向舵;公司也为空客公司生产登机门、方向舵等重要部件;而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大型客机C919即将首飞,该型客机上装载有更多的“成都造”,包括机头、客舱娱乐系统、通信导航系统等。航空发动机是先进制造业的代表,成都拥有研发设计、整机制造、维修服务等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今年6月,先进航空发动机联合创新中心签约落户成都新都区,该中心将面向国家航空发动机重大战略需求,通过原始创新推动我国先进航空发动机实现自主研发。今年8月,成都市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力打造“一体两翼”的北航西部国际创新港,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目标,以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为载体,打通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目前,成都已形成了集整机研发、设计、制造、测试及维修较为完整的航空装备产业链,成都在航空产业方面已具备强大的比较优势。
成都通过调整完善工业空间布局,让优势资源向重点支柱产业聚集。以成都高新区、天府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3个国家级开发区为龙头,形成了“3+N”的工业发展格局,确保土地、资金、能源等要素保障,保持工业发展良好势头。
来自成都市经信委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8月,成都市完成工业投资1402.8亿元,同比增长35.8%,完成技改投资1281.7亿元,同比增长43.7%。
(责任编辑:杨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