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有序发展社会组织创新社会治理模式

2016年11月16日 09:54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韩秉志

  左上图 11月4日,杭州市半山街道夏意益家社区公益项目“蓝领驿站”负责人蔡军在为居民修理摄像机。通过社区孵化社会组织,居民从社区管理的旁观者转为参与者。 本报记者 韩秉志摄

  右图 8月16日,舟山市定海北园社区开展青少年用电安全教育。 (资料图片)

  社会组织的作用不可轻视。浙江省积极探索,让社会组织围绕社会需求有序发展,服务社区建设,服务民生,不仅为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与便利,也为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蹚出了新路子

  今年9月,浙江省4万余个社会组织组成230余万人的平安志愿者团队,为G20峰会顺利召开作出了特殊贡献。《经济日报》记者近日在浙江采访时发现,让社会组织围绕社会需求有序发展、服务民生,正成为浙江省摸索出来的一条行之有效的社会治理新模式。

  延伸服务平台——

  把百姓的事办好

  在浙江省嘉兴市,几乎没有人不知道“96345”这个电话号码的,这是一块为百姓提供专业服务的老牌子,见证它成长的是13年来200多万次的市民求助量。小到给老人修剪脚指甲,大到给企业贷款打官司,无论何时,只要打个电话就能得到帮助。

  “选择‘96345’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它有政府部门指导,管理规范、收费便宜,还是24小时服务。”开锁、修电器、修煤气灶、疏通管道、换水龙头……作为“96345”的老客户,嘉兴市民张振华每年要打好几次热线电话,几个常来的师傅因为服务好,她都记得很清楚。

  “96345”就是这样一个整合资源、改善民生的纽带。2003年9月,陆少忠的家电维修店成为“96345”首批加盟企业。作为元老级的加盟者,最让陆少忠骄傲的是,他十多年来接受“96345”热线推荐服务达1万多件次,没有一起投诉。“我们是第一批加盟店,出去就代表着‘96345’的形象,树立品牌是第一位的。刚开始一个月就只有一两个电话。现在电话打进来,有一半以上是点名的老顾客。”陆少忠说。

  市民能够享受到高效便捷的服务,离不开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在嘉兴市“96345”社区服务求助中心接线部,热线电话的铃声就没断过。接线员何晓韵告诉记者,对生活服务类的每个电话接起后,都要记录、派单、回访。有时候甚至要24小时不间断,晚上、节假日,甚至大年夜,都要值班。

  大大小小的基层社会组织,在浙江省越来越多。截至今年10月,浙江省各级民政部门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达到46752个。如今,像“96345”这样的服务热线,已经遍布浙江全省,实现市区、乡镇全覆盖。

  创新孵化机制——

  社会组织有依托

  设计项目,谈企业合作,指导志愿者……这是“益起创”技能培训中心负责人吴宏悦每天都要忙碌的事情。今年2月,当建设中的宁波市公益街发出“招募令”后,他们第一时间提交了入驻申请。

  “益起创”旨在为年龄在18岁到50岁有志于再就业、再创业、爱好养生需求的群体进行公益性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内容包括针灸师、咖啡师、经络调理师等,培训的老师全部来自合作品牌。

  就在3个月前,家住公益街附近的牡丹社区居民俞联琴来到“益起创”,开始接受免费的“养生按摩”和“应急救护”培训。因为家中的老父亲患了中风,简单的护理知识帮助她解决了照顾老人的大难题。

  “我们的定位不仅仅限于培训,更是一个资源平台。目前,有许多商家和志愿者联系我们,愿意提供培训师资与就业岗位。而符合条件的市民可以报名参加我们的培训,学习技能,提高就业质量。等他们完成培训后,也可以通过成为志愿者的方式进行回馈,形成公益服务的良性循环。”吴宏悦说。

  集聚有市场吸引力的公益产品,营造市民踊跃参与公益、服务社会的环境,这是宁波市成立公益街的初衷。为此,公益街首期纳入智慧养老、社会化助残、户外救援、心理健康、婚姻家庭等11家社会效益高、发展潜力大的公益组织,精准对接群众各类服务需求。

  “公益街上的很多公益资源可以互相调动,这就好比延伸了自己的手臂,找到更多的‘同行者’,大家学习合作、取长补短。”吴宏悦说。

  距宁波市公益街不远,就是浙江省注册的首家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宁波市海曙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很多社会公益服务组织做了很多政府难以做到或不擅长做的事情。扶助‘草根’公益社会组织‘破壳’只是第一步,我们还要为他们扶上马、送一程,像孵化创业企业一样孵化公益性社会组织,让促进社会组织成长与培育民生服务项目相结合。”服务中心主任裘丽萍表示。

  针对社区社会组织总体数量不够、分布不均、资金短缺、参与治理范围不广等问题,近年来,浙江省通过公益创投、购买服务、职能转移等方式,不断拓展社会组织服务平台的培育、孵化、扶持、发展等功能,探索从基层管理向基层治理转变。

  从2010年开始,浙江投入省级福利彩票公益金累计8000余万元,资助全省社会组织公益项目400多个,并逐步扩大到公共财政的投入,覆盖范围包括困难人群援助,残障人群康复,特殊人群帮教,留守儿童、外来民工子女心理成长,空巢、失独老人关爱等方面。

  社区有了主心骨——

  居民自治唱主角

  走进舟山市普陀区东港香榭花园小区,路面干净整洁,车辆停放有序。但很难想象,仅仅几年前,这个小区内的草坪、人行道上还经常停满车辆,导致行人走路都困难。从“脏乱差”到“五星级”的转变,皆因这里有个联系物业公司和业主委员会的社会组织——舟山市普陀物业小区联合会。

  “小区的事理应业主做主。联合会的工作主旨,就是要尽心尽力为业主服务。”普陀物业小区联合会会长周永成说。2013年5月,周永成与其他12名小区志愿者联合发起成立了普陀物业小区联合会,主要职责就是围绕“流浪狗怎么管理”“‘小广告怎么治理”“安全防盗如何落实”“物业管理收费难如何破解”等难题,联合会选择10个小区开展试点,为小区物业管理当好“智囊团”。

  2015年4月,普陀物业小区联合会组建了一支星光志愿者服务队,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既有党员、居民、学生,也有小区保安、保洁人员。一年多来,服务队已在舟山市物业小区开展了理发、量血压、推拿、维修、保洁、捐衣等便民爱心活动,特别受到居民的欢迎。

  依托社区邀请企业家、热心住户等成立社会组织服务平台,人人都有机会成为管理员。杭州市半山街道夏意益家社区是全市规模最大的公共租赁房集中区。社区的10余名社工要管理近1.3万名小区居民难度很大。小区能够实现“小马拉大车”的效果,就是通过孵化社会组织,让社区居民从旁观者转为参与者,成为社区建设的“主人翁”。

  从2014年起,浙江省民政厅出台一系列举措,为乡镇、街道、社区层面的社会组织服务平台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目前,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区已基本实现了市、县、镇、社区四级社会组织服务平台架构。志愿者随叫随到,为社区百姓提供便利。

  “社会组织发展应以服务民生、服务基层为重点,以回应社会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郁建兴说,只要引导到位,从传统管理模式向多元治理、共建共享的新模式转变就能实现。(经济日报记者 韩秉志)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