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宜春:对接新经济新技术产业 发展绿色有机产品

2017年04月27日 16:18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今年3月份,革命老区江西省多地组团前往北京,举办赣京经济合作交流会,唱响了赣京两地进一步深化合作的开年大戏。时隔一月余,赣西大市宜春为引“绿”而来,于4月24日、25日在北京相继召开江西宜春(中关村)新经济新技术产业对接会、江西宜春(北京)绿色有机产品展示推介会,助力区域合作升温。

  新兴产业有“锂”想

  4月24日,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中能东道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曹季远与宜春市签约后,马不停蹄地准备他的第三次宜春之行。“这次准备落户的项目是纯电动新能源整车项目和生产电池、电机、电控等动力总成项目,总投资大概35亿元。”曹季远说,之所以选择在宜春投资,一是宜春原材料丰富,锂电资源占全国的一半;二是宜春地理位置优越,靠近长沙,且长沙的汽车产业链比较完善;三是宜春环境宜人,比较适合产业园区和产业项目发展及中高端人才落地。

  曹季远的选择,是宜春市在推动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把“绿色化”“生态化”作为绿色发展的主要内容和途径、加快发展动能转换结出的硕果。近年来,依托得天独厚的锂矿资源,该市以打造“亚洲锂都”为目标,规划建设了20平方公里的国内首个锂电产业园区,不仅搭建了锂电新能源发展局、国家锂电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等高端平台,而且突出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广泛吸纳人才,支持企业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宜春市锂电新能源发展领导办公室主任罗智勇介绍,目前全市共有锂电企业100多家,其中投产企业46家,形成了较为稳健的上下游相对接的产业体系,以锂电新能源为核心的产业链条日益紧密。去年,全市锂电产业产值达150亿元,产业总量占江西省的一半。

  在加快发展动能转换的过程中,宜春市更加注重在发展绿色产业上做“加法”。近年来,该市先后制定140条优惠政策,设立总规模为100亿元的绿色产业基金,通过加强财政资金引导,扶持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2015年以来,在该市重点推进的220个投资亿元以上工业重大项目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达118个、总投资612.13亿元。

  传统产业“开新花”

  传统产业实现新生,是宜春加快发展动能转换的又一生动样本。

  江西百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付诚告诉记者:“公司投资4.35亿元建成的智能化中药配方颗粒项目,是目前江西省唯一建成的中药配方颗粒项目,项目技术含量、技术水平居全国一流。”付诚算了笔账,公司中药配方颗粒项目年均需6000余吨中药材,目前已建设以袁州区为中心、分布在江西全省总面积达15万亩的中药材种养基地,带动项目上游中药材产业发展,将帮助7万余户农户增收致富。

  宜春市启动了樟树“中国药都振兴工程”和袁州“一谷(中国知名中药谷)一城(华东医疗器械城)一港(江西医药物流港)计划”,从支持中药材种植、中医药展示、数字化交易平台和中小企业技术改造等系列动力源的转换,推动中药特色产业园区和济民可信、仁和集团等骨干企业迅速壮大,去年该市中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280亿元,成为宜春工业经济转型发展中的重要支撑。

  江特电机是宜春的另一家老牌企业。“我们先后并购了宜春客车厂、扬州九龙汽车以及德国、日本、丹麦等国家和地区的5家汽车生产企业,通过整合国外汽车生产企业的技术和人才,在上海成立了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中心,在国内研发生产样品车,形成了电机以外的新型产业链条。”公司副总裁翟忠南告诉记者,2016年公司实现产值29.8亿元,同比增长230%,实现利润1.97亿元,同比增长400%。其中,转型新能源产业的贡献达90%以上。

  宜春市连续7年出台文件,大力推进“两化”融合,聚焦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市、县两级每年支持100户中小企业开展技术改造,优化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占到全部工业的四分之一。

  生态经济“唱好戏”

  在区域经济转型中,宜春大力实施“丰(城)樟(树)高(安)循环区、袁(州)上(高)万(载)绿色区、昌铜(高速沿线)四县生态区”区域发展战略,守住生态红线、补齐生态经济短板,生态“金牌”越擦越亮,生态经济越做越旺。

  4月25日,宜春(北京)绿色有机产品展示推介会上,宜春市市长张小平表示:“目前,全市建成绿色食品原料基地138万亩、有机农产品基地95万亩,通过‘三品一标’认证产品776个,数量居江西第一。发展生态、高效农业,是宜春市向生态要效益的一条捷径。”

  近年来,宜春市立足生态优势,唱响“绿色”戏、打好“有机”牌,以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为重点,建设了一大批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和农产品生产基地,并通过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形成了一条一头连着农民千家万户、一头连着国际大市场的完整产业链,目前全市绿色有机产业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大关。

  发展六次产业,是宜春培育“绿”动能中的重要一环。依托好山好水,宜春市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定了“双核三线四游”的旅游格局,将明月山风景区、靖安打造成支撑全市旅游发展的“双核”,精心编排北部、东部、中部三条精品旅游线路,重点构建温泉养生、古色禅宗、文化创意、生态观光四大特色旅游品牌。今年1月至3月,全市共接待游客1449.59万人次,同比增长36.9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7.66亿元,同比增长40.2%。

  “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坚持把绿色作为核心驱动力,来培育发展新动能,努力探索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宜春市委书记邓保生说。(经济日报记者 赖永峰 刘 兴 通讯员 李铁刚)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