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6日上午11时许,内蒙古查干淖尔嘎查牧民苏和像往常一样出门寻找羊群。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刚出门不久,一场浩大的“白毛风”刮得“天昏地暗”。
飓风夹杂着雪粒,能见度只有四五米。羊群没有找到,苏和自己却迷了路。
羊,是苏和家主要的经济来源,如果无法找回,日子将难以为继。更重要的是,极端的恶劣天气,正威胁着苏和的生命安全。
情急之下,苏和想起了草原110。他通过“草原110牧区联防联网报警系统”的“一键报警”功能向朝克派出所发出了求助的信号。
几乎是在同一时刻,报警系统的另一端——朝克派出所作出了最快的反应:朝克派出所所长包长海接到报警后,迅速确定了苏和迷失方向的位置。在安抚好苏和的同时,包长海带领民警迅速出警,并通过牧区联防联网报警系统向辖区内就近的牧民发布消息,发动牧民共同寻找苏和。
经过紧张的搜救,一个多小时后,在大雪纷飞的草原上,苏和看到了前来救援的民警。随后,民警们又带领苏和找到了走失的羊群。
“多亏有了草原110报警系统!”回想起年前的这次“险情”,牧民苏和动情地对经济日报记者说。
事实上,提起草原110和12348公共法律服务平台,锡林郭勒盟的农牧民们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
2015年,苏尼特左旗赛罕高毕苏木萨如拉登吉嘎查的徐子凤父亲去世后,和母亲、妹妹一同进城陪读,第二轮草场承包时,哥哥徐子军将全家20305亩草场全部占有,徐子凤母女3人声言户口没有迁出仍享有草场承包经营权,一家人为此闹得不可开交,徐子凤拨打12348电话,发誓要杀了其兄。
12348工作人员迅速与当地司法所联系调解,给徐子军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好说歹说,徐子军终于同意其两个妹妹使用其中8000亩草场,并签订了协议。草原上一场剑拔弩张的对峙终于化干戈为玉帛。
锡林郭勒盟是距首都北京最近的草原牧区,土地总面积20.3万平方公里,常住总人口104万人,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多民族聚集的少数民族地区。
然而,对于公安司法部门来说,牧区地域辽阔、人口居住分散的特点让草原及牧民的安全问题,成为现实工作中的一道难题。
“所里只有5名民警,但却管辖着3148平方公里的面积和1555户3112人,算下来平均一平方公里一个人,是实实在在的地广人稀。”包长海介绍说。
对此,锡林郭勒盟公安局经过2年多的研发,最终在2013年利用“草原110”联防联网报警系统这一信息化科技手段让“难题”迎刃而解。
据介绍,该系统利用运营商无线网络,建立前后端互联互通、实时互动的通信模式,实现群众与职能部门的全天候“零距离”沟通互动。大家只要在手机安装APP版“警牧通”软件或微信关注公众账号的方式,便可在遇有警情、需要寻求帮助或反应问题时,“零资费”点击手机界面相应按钮,警情或求助信息就将自动发送到后端操作平台,并实现现场音视频信息的同步发送。
“十户联防联动”是该系统创新性尝试。即系统将报警信息自动发送到报警点周边同样具有该功能的9名手机用户,实现十户联防。根据警情实际,增援群众也可继续向周边群众发起求助,直至实现百户、千户联防联动,达到“一呼百应”。在包长海看来,“十户联防联动”使得警民形成了最大合力,用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最大程度上降低农牧民的生命及财产损失,也极大地促进了警民的和谐关系。
“2015年1月,我们打破传统法律服务的地域时空局限,将原有的12348法律援助热线扩大职能、更新载体、升级服务,打造成12348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实现了与全盟13个旗县市区司法局、83个基层司法所和850个法务室的互联互通,为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务产品。”锡盟司法局局长白维民说。
12348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包括“一线”、“一网”、“一掌”等“法律服务超市”。一线,即12348热线,实现法律“一口咨询”、办事“一口受理”、纠纷“一线调解”;一网,即蒙汉双语12348网站,设置找律师、办公证、求法援、寻鉴定、要调解、学法律、考司考和法律地图等八大核心栏目、40余项在线服务;一掌,即12348手机客户端,广大农牧民可申请法律服务、定位查找、预约办事等。建成了“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盟、旗县市(区)、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浩特(自然村)五级矛盾排查调解网络。
如今的内蒙古草原,无论牧民和牛羊转场到哪里,公安边防的草原110网络就覆盖到哪里;无论农牧民之间有何纠纷、法律问题,12348就会给他们释疑解惑、化解难题。草原110、12348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真正成为了守护草原安全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成为绿色草原的“平安符”和“守护神”。
“平安锡盟”建设正筑牢祖国边疆安全稳定屏障。(中国经济网记者 罗 霄 李丹丹)
(责任编辑:杨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