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稿 > 正文

大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鹏宇:抢抓机遇 占领新一轮对外开放制高点

2018年12月17日 11:15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编者按:在改革开放4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征程中,大连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龙头,成功地走出一条以开放促改革之路,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改革开放足印。“风从海上来 改革进行时”网络主题活动实地采访期间,中共大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金普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鹏宇接受了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的专访,详尽地介绍了大连在新使命下,如何抢抓机遇,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实现经济、城市建设、民生的跨越式发展。

浪漫滨城。高士军/摄(大连市委网信办供图)

  中国经济网: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大连时指出,要突出大连“三个中心”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建成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请问:这些年来,大连是如何把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贯穿和落实到改革发展的全过程?为了适应新常态,系统谋划了哪些战略部署和重要举措? 

  李鹏宇: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辽宁及大连时强调,辽宁沿海经济带要突出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建成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大连市委、市政府始终深刻认识到,建设“两先区”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东北全面振兴和参与东北亚战略合作竞争大局,赋予大连的重大使命,既是高屋建瓴的战略设计,又是量身定制的具体安排,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辽宁及大连发展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是我们谋划和推动振兴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五年来,我们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扎扎实实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到大连改革发展全过程。市委、市政府始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将总书记“四个着力”“三个推进”和“‘两先区’建设”的指示要求一体贯彻落实,大力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扎实推进干部作风建设,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迈上新台阶。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五年来,大连面临的重大战略机遇更多了、肩上的担子更重了——金普新区成为东北地区第一个国家级新区、中国(大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获批;大连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区、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辽宁自贸试验区成立、大连片区挂牌,大连又一次占领新一轮对外开放制高点。为了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怀落到实处,大连采取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和重要举措: 

  一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我们制定出台《中共大连市委 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的意见》《中共大连市委 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辽宁振兴发展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新时代大连“两先区”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及贯彻落实“三个推进”行动计划的“1+5+1”等一系列文件,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先区”建设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扎实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 

  二是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确定思路、制定政策的根本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现代农业质量和水平,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三是不断加快发展动能转换。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载体,做好做实“高”和“新”两篇文章,加快推进东北亚科技创新创业创投中心建设。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努力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突破。创新人才政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形成以创新引领和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 

  四是不断增强发展活力。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围绕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行政效率。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国资国企、金融、财税、投融资、农村集体产权等重点领域改革。围绕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红利,深化教育、养老、医疗卫生、安全生产等公共服务领域改革。增强改革的系统性、协同性,提升改革的“联动效益”和“共生效应”,全面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五是提升开放能级,不断深化全面开放。充分发挥自贸区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升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培育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发挥区位优势,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积极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开放,加快构建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和现代产业聚集区建设,增强开放功能,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 

  六是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全力推进“美丽大连”建设。建立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持续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优化能源结构,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大连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城市更美丽。 

  七是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深化“健康大连”建设,织密扎牢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网,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八是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坚持全面对标上海,与上海建立对口合作机制,积极推动产业对接,开展全方位交流合作,大连逐渐摆脱了惯性思维和陈旧观念的束缚,找准了创新这一动力源泉,正在以前瞻思维、全球视野、国际标准开创出大连振兴发展新局面。 

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连片区。刘兆龙/摄(大连市委网信办供图)

  中国经济网: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顺应了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大连是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是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龙头。大连的发展得益于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大连的立市之本,也是最大优势。请问:就对外开放来讲,大连取得了哪些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了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大连还需要做哪些工作?面临哪些问题?应当如何解决? 

  李鹏宇: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连依海发展,以港兴市,在历史上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桥头堡,对外开放是大连最突出、最重要的发展优势。1984年,国务院批准大连为全国首批开放城市之一,为我市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经过四十年来的对外开放,大连吸引了世界的目光,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推进了大连国际化城市的建设步伐,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外开放四十年来,全市对外开放呈现四个特点: 

  一是引进外资企业总量多。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8929家,实际使用外资1112.09亿美元,共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15家,投资269个项目。二是引进项目质量高。引进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单体投资额最大的工业外资项目——英特尔芯片项目,成为英特尔的非易失性存储技术制造基地,2017年3月,投资55亿美元的英特尔非易失性存储器项目第二阶段的项目扩建工程正式启动,将于2019年3月竣工投产。戴尔、毕博、爱立信、埃森哲、索尼、安永、花旗等跨国公司已在大连设立总部开展业务。三是外贸进出口占东北三省比重大。全市外贸进出口累计完成7927亿美元,其中,外贸出口4008亿美元,近些年来,大连的外贸进出口总额占全省60%左右,占东北三省的35%。四是本地企业积极“走出去”。深耕“一带一路”,大连企业“走出去”步伐越来越快,我市在60多个国家(地区)以新设、并购或参股等方式对外投资设立企业达770余家,中方协议投资额163亿美元,实际投资97.78亿美元。 

  今年以来,面对国家赋予大连打造东北地区对外开放龙头的重大使命,我们大力实施“开放引领”战略,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制定出台了《大连市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政策措施》,包括十二个方面45项政策。多次在日韩、欧洲、美洲、东南亚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招商推介活动,巩固了传统市场,开拓了“一带一路”新兴市场,广大外向型企业非常看好大连发展前景,大连外向型经济各项指标继续保持上升势头。今年上半年,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2243.4亿元,同比增长8%,比一季度加快6.8个百分点。 

  但是,我们也不能回避大连对外开放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困难,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客观上给我们对外开放增加了不确定性。 

  下一步,大连将继续加大力度,积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一是加快自贸试验区建设。把制度创新作为主攻方向,全面完成149项创新复制推广任务,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力争达到上海3.0版水平,着力在投资、贸易、金融、管理、服务等领域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大连经验”。坚持自贸区与自创区联动发展,促进科技、金融、投资、贸易、产业多维融合,放大功能集成效应。全力申办自由贸易港。 

  二是增强先导区对外开放功能。进一步明确各园区功能定位,完善管理体制,强化功能作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激励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建立体现先导区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形成干部使用与工作成效挂钩机制。 

  三是扎实推进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落实省委、省政府要求,发挥大连龙头带动作用,促进辽宁沿海六市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协同协作、市场要素对接对流、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形成生产要素聚集的高地。 

  四是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进海外生产基地、研发中心、营销服务中心以及跨境经贸合作园区建设,带动产品、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开展投资、贸易、金融、人文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多领域交流合作。 

  五是全面提升沪连对口合作水平。大力实施跨区域合作项目,推进沪连合作产业园区建设。在体制机制创新、城市功能提升、科创中心建设、人才培养服务等领域取得重要成果。 

“北方明珠 大连”。 张磊/摄(大连市委网信办供图) 

  中国经济网:新时代催人奋进,新使命激荡人心。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请问:做好今年的工作,大连将重点抓好哪些方面的工作?面临哪些问题?准备如何解决? 

  李鹏宇:今年,大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外贸出口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单位GDP能耗下降3.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城镇登记失业率均控制在3%以内。 

  谈到大连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思想观念不够解放,计划经济思维、传统路径依赖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二是体制机制深层次矛盾尚未解决,一些改革部署和政策措施还没有完全落地见效。三是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经济结构还需加快调整,产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县域经济实力还不够强,金融和政府性债务风险较大。四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全社会科研投入比重偏低,科技与经济融合不够。五是民生领域还存在短板,交通拥堵、教育资源不均衡、优质医疗资源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六是营商环境仍需大力改善,少数干部不作为、不担当现象仍然存在,一些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不容忽视。 

  对这些问题,大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今年将重点推动八个方面的工作加以解决: 

  一是着力推进经济持续平稳增长。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进一步降低成本,解决企业发展用人、用地、融资等要素保障。以智能制造为主线推动制造业创新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手段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启动一批重大产业、基础设施、乡村振兴项目建设,跟踪抓好已签约项目落地开工,全年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20亿元。 

  促进消费加快发展。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教育、文化、养老、医疗、健康等消费性产业,大力发展旅游消费和电子商务,打造国际品牌集聚区、时尚消费区。 

  推动外贸持续增长。全力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和金砖国家市场,推进跨境电商“六体系两平台”、大型O2O体验店及海运直购业务发展,提高供应链供应水平。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放宽民间资本准入门槛,鼓励和引导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建立配套协作机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创新转型发展,重点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二是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把去产能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企业重组、需求管理结合起来,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由做“减法”为主向做“加法”为主转变。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科学布局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洁净能源等未来产业,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优势产业健康发展。 

  优化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打造制造业强市。加快金普新区智能装备产业基地、长兴岛石化产业基地建设。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以辽宁港口资源整合为契机,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加快物流中心建设,推进多式联运发展。加快金融中心建设,发展期货、保险、基金、创投等特色金融,打造金融核心功能区。

大连东港商务区夜色。(大连市委网信办供图) 

  三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农村道路、宽带、垃圾污水处理、饮水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促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打好脱贫攻坚战,引导128个低收入村发展优势特色、优质高效产业,增强“造血”功能,确保到2020年全市低收入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000元以上。 

  四是加快建设创新创业创投中心。 

  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深入实施自创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推进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大连光源”基地建设,推动人工智能、水下机器人、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等创新联盟和平台建设。 

  实施科技创新攻关。在人工智能等领域实施10项科技创新专项,在先进装备制造等领域启动一批技术研发项目。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打造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共同参与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技术专利交易市场。 

  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完善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政策,实施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支持计划,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和顶尖创新团队。 

  五是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深化国企国资改革。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扩大国有资本在高端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中的比重。推进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支持国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实施员工持股。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强与国家、省行政体制改革衔接,深化开放先导区体制机制创新,继续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强化地方金融监管部门职责配置,建立各级政府债务化解和应急处置机制,严控政府债务增量。 

  六是积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加快自贸试验区建设,增强先导区对外开放功能,扎实推进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全面提升沪连对口合作水平。 

  七是精心打造美丽宜居典范城市。 

  科学编制城市未来发展规划。注重城市设计,强化建筑管理,传承历史文脉,建设特色大连,优化城乡空间格局和产业布局,拉开城市发展框架。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新机场、地铁4号5号线、大连湾海底隧道、金普城际铁路、旅顺中部通道、大连北站综合交通枢纽等工程,完善东港、梭鱼湾、凌水湾、新机场商务区基础设施。推进市区公共机构、公共场所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和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试点。 

  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全光纤网络城市建设,实现无线宽带网络全覆盖。加速电子政务云中心建设,打通“信息孤岛”。 

  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支持文艺创作,提高文化供给能力和服务质量,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强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传承,抓好旅顺太阳沟等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养。 

  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大亮化、美化力度,精心营造大气、整洁、有序的市容市貌。深入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重点解决交通拥堵以及停车难、停车乱等问题,让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全面落实“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继续打好蓝天保卫战,深化中央环保督察和国家海洋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加强海岸、海湾、海岛生态保护和修复,坚决禁止劈山毁林、围海造地等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保护好大连的好山好水好风光 

  八是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提高创业就业水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进健康城市建设。构建有效社会治理体系。务实推进精准扶贫。 

恒力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工地。孙鹏伟/摄(大连市委网信办供图)

  中国经济网:纪念改革的最好方式,就是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不断在改革开放上有新作为,将改革进行到底。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存在的问题。这几年,有关东北经济中“投资不过山海关”之类的论调不绝于耳。所谓“投资不过山海关”反映的是投资软环境的问题,这也跟思想观念不够解放,计划经济思维、传统路径依赖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请问:大连该如何“刀刃向内”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彻底改善营商环境?如何重树政府公信力,吸引和留住优秀企业?如何打出一手漂亮的高新产业创新牌,以创新创业引领城市未来? 

  李鹏宇:“投资不过山海关”本质上反映的是外界对整个东北地区投资软环境的总体看法和评价。实际上东北各地投资软环境千差万别,对于大连来说,这一问题确实不同程度存在,同时,也有外界舆论对东北、对大连一概而论、过度渲染的问题。针对这些言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今年以来,围绕“打造国际化、法制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深入开展“办事难”、“纠四风”整治,把握“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三个方向,持续将营商环境建设推向深入。

  一是抓干部作风:“谁砸大连招牌,就砸谁的饭碗”。 

  全市各地区各部门出实招,促实效,向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开刀亮剑,形成狠抓作风的工作合力。强化制度建设,专门制定了深入推进机关干部作风转变的实施方案,提出了机关干部“十个坚持十个反对”、日常办公文明用语十句话,对作风转变做出了具体有效的规范。6月初,我市组建了一支由“两代表一委员”、党外人士、基层干部群众、法律从业人员、社会团体人员200人构成的党风政风监督员队伍,持续开展监督检查。我市还明确提出“谁砸大连招牌,就砸谁的饭碗”,强化执纪问责,对破坏营商环境行为露头就打,敢于亮丑揭短,有力推动了干部作风转变。 

  二是抓窗口建设:全市各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开启“周末无休”模式。 

  今年4月起,全市各公共行政服务中心相继开启“周末无休”模式。除了市区两级行政服务中心外,全市公积金不动产、人社(医保、社保、离退、职介)、婚姻登记等与群众企业关系密切的窗口单位也同样双休日不休息,各单位积极推广延时服务、预约服务,让企业群众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办。 

  我们把市直和中(省)直41个部门780项行政审批类事项全部集中到行政服务大厅,推动大厅之外无审批。市本级678项行政审批类事项中,427项实现“最多跑一次”,515项实现网上申报,占75.9%,225项实现全程网上审批。目前,进厅事项已实现承诺时限不超过国家法定时限的40%, 

  办事效率大幅度提高。现在,群众关心的驾驶证、身份证、不动产证等得到再优化再压缩,驾驶证即办即给,身份证最短9个工作日发证,临时身份证当日受理即可发证,所有不动产登记业务都可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包括新建商品房办产权、坐落变更等在内超过80%以上的不动产登记业务当日办结、立等可取。 

  三是抓项目服务:为企业当好“店小二”。 

  今年4月,我市建立重大项目“服务秘书”保障制度,为每个在我市投资建设的大项目配备一名“服务秘书”。 “服务秘书”的核心职能是“全程跟踪”和“主动帮办”,搭建政府与企业的“连心桥”,打通服务项目“最后一公里”。每名“服务秘书”真正做到了切实了解项目情况,做到底数清、动态明,为项目提供全流程、全周期、零障碍、零距离的优质服务。在恒力石化项目建设过程中,恒力石化反映关键设备运输滞后影响项目工期,大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第一时间作出批示,市政府安排专人专职负责推进该项目,协调公路码头等各方开辟“绿色通道”,全心全意为企业做好服务,第一批设备不到10天就抵达项目现场,今年6月,首艘油轮到岗靠泊,创出了服务项目的“恒力速度”。上半年,恒力石化项目已经完成投资144亿元,设备安装完成80%,已进入备料生产倒计时。这也有力地打破了“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论调。 

  我们还不断深化投资项目审批改革,持续优化监管,规范执法检查和涉企处罚行为。通过这些举措,上半年,全市开(复)工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593个,完成投资870.5亿元、同比增长22.2%。恒力石化、英特尔二期扩建、红沿河核电二期、固特异五期扩建、光洋科技智能制造产业园等一批全局性、战略性、带动性强的重大产业项目加快推进,再次吹响扩大有效投资、推进率先全面振兴的号角。 

  四是抓制度创新:一系列政策措施激发市场活力。 

  我市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深化启动“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对94项行政许可事项,采取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制等措施。7月1日起,我市“多证合一”改革再次升级,全面启动工商登记“三十二证合一” 申请人只需填写“一张表格”,向工商、市场监管部门“一个窗口”提交“一套材料”,即可领取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成为企业唯一的“身份证”。自贸区“保税混矿”监管作法被国务院列为试点经验复制推广。 

  五是抓企业帮扶:为高新技术企业一企一策、一事一议。 

  大力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机融合。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在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整合人才链、提升价值链,加快培育壮大一批创新型龙头企业。 

  全力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加快建设综合性创新创业产业园,创新天使投资、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等金融支持模式,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施高层次人才创新支持计划、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发挥“海创周”引才纳智平台作用,在全社会营造靠创业自立、凭创新出彩的浓厚氛围。 

  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力提升了经济活力、增强了发展后劲,上半年,大连市全市新增专业技术人才18960人、高层次人才145人、高技能人才4434人,引进海外“高精尖”人才402人。 

  

 

大连大窑湾港区。朴峰/摄(大连市委网信办供图) 

  中国经济网:2014年6月,大连金普新区正式获批成为中国第十个国家级新区;2017年4月,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连片区在大连金普新区正式挂牌。经过多年发展,大连金普新区已成为东北地区开放程度最高、现代产业集聚最多、管理体制与国际惯例接轨最好的现代化新城。请问,大连金普新区具体出台了哪些鼓励创新的政策?目前发展情况如何?有哪些高科技企业入驻?有哪些可供各地区参考的经验?未来,大连金普新区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李鹏宇:除了您提到的以上两个对外开放的平台,金普新区还是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一个片区,同时金普新区作为大连市“创新创业创投中心”的核心区,一直以来都不遗余力的鼓励创新、支持创新。2016年我们出台了《关于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我们称之为科创41条,今年又对其进行了修订,还出台了《金普新区科技创新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利用闲置厂房(仓库)发展科技孵化载体管理办法》等重量级、创新型文件,基本形成1+N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有力地推动了新区科技创新发展。 

  近年来,新区加快创新体系建设,提升产业层级。一是高科技企业加快在新区布局。欧姆龙、三菱电机、松下冷链等日资企业先后将研发机构转移到新区,东软睿弛汽车技术有限公司与日本电装株式会社合作,加快在新区设立汽车电机控制器产品研发和销售中心。总投资55亿美元的英特尔二期工厂已经投产。主要为英特尔配套的厦门恒坤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IC前驱体项目正在落地。外资企业两头在外的格局有了明显转变。二是加快启动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建立了中国科学院沈阳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大连中心金普工作站,大连联化化学有限公司和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手性纯化化学和硼化化学项目、大连盛辉钛业有限公司和中科院沈阳金属所形状记忆合金管接头项目等一大批成果项目在新区转移转化。三是加快创新主体培育。新区高新技术企业同比增长30%,年底总数预计320余家,新增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达到1000多家,同比增长35%。根据市重点产业指南,结合新区实际,确定了智能绿色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12个重点发展产业。四是促进与高校、院所合作。实施“区校合作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加快高校、院所的创新项目在新区集聚,大连理工大学与中科院微电子所联合建设的微电子集成电路创新平台扎实推进,民族大学跨境电商产业园投入运营,兰州理工研究院、同济创业谷等一批高校合作项目进展顺利。 

  未来,我们将在中日合作释放回暖信号的大背景下,抓住中国东北振兴和“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机遇,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上进一步加强对日交流合作,参考借鉴中关村科学城、中国-新加坡苏州工业园等经验,依托毗邻日本及日资企业集聚的优势,探索两国政府共建中日科学城,打造成为中日科学创新研究中心,开启中日互利合作更加广阔的空间。 

星海湾大桥之夜。熊卓亚/摄(大连市委网信办供图)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