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新区把美丽庭院建设作为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工作载体,从2018年初就前瞻性地把美丽庭院建设作为“先手棋”之一,提出以“花小钱办大事”为原则,通过打造“美丽庭院”,使浦东农村地区与大都市形态相协调。
经过一年多努力,浦东美丽庭院建设已覆盖农村地区有人居住的近20万个庭院户、3735个队组、339个村。到今年4月底将全面完成全区300多个村的美丽庭院“达标型”创建和验收工作。浦东新区制定了村级全推动、队组全覆盖、家庭全参与的“三全”目标,必须做到凡是有人居住的庭院和村落“一个都不能少”。
在推进美丽庭院建设中,浦东探索出“典型引路”的经验,动员和发动村民群众积极参与,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形成百姓事情“自己想、自己做、自己管”的良好氛围。
从村党支部书记到村委会的工作人员,从村民组长、生产队长到党员骨干全部行动起来,一方面耐心做宣传解释工作,另一方面先把自己家的院子打扫好、建设好,树立榜样。慢慢地,村宅面貌变得整洁有序、生态环境变得和谐舒心、乡里乡亲变得和睦友善。如今,浦东自下而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村民自己不动手,美丽庭院不长久”。
与之前的村庄改造有所不同,浦东新区提出要“花小钱、办大事”,改变以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区定目标、造预算,镇排项目、做工程”以及“政府干,村民看”的局面。通过宣传动员,引导村民自觉建立柴砖“银行”,做好农村废旧物和建筑废料归集再利用,使用竹篱、旧木料、旧砖瓦等因地制宜打造“小三园”围栏,利用旧轮胎等旧物件设置创意景观等。无论是公共环境补短板,还是基础设施补短板,能够人尽其能、物尽其用的地方坚决少花钱或不花钱,真正做到因地制宜、节俭适度。
为激发村民参与热情,浦东新区对美丽庭院设立星级户,按照“标准管控、创评结合、以评促建、动态管理”原则评选。一星户由村每季度组织评选,三星户由镇每半年组织评选,五星户由区每年组织评选,并采取交叉考评办法,达标后公示、表彰、授牌,并给予适度激励。创评全过程接受群众监督,对群众反响较大、存在违法违纪等现象的家庭,实行一票否决。
按照“先建后奖、建立验收制”和“建成一批、验收一批”工作要求,在各镇完成队组“五清”工作镇级验收基础上,开展区级验收工作。验收按照“不选择、不变通、不打折”的“三不”原则,对已建成队组开展逐村逐队实地察看,坚持做到不漏一个自然村落。区督导员全程参与区级验收工作,监督、指导区级验收。验收工作极大地推动了各镇创建进度,也有利于各镇村查漏补缺,为下阶段“三型”创建奠定基础。
作为乡村振兴“先手棋”之一,浦东的美丽庭院建设将在内涵和外延上不断深化和拓展。坚持党建引领这根主线,按照“四治一体”要求,创新乡村治理新模式。坚持规划引领,形成风貌特色。按照各镇郊野单元规划,坚持农林水联动,打造江南田园风光。以“农林水联动、宅田路统筹、区域化推进”为目标,提高村庄和农田的景观化水平。坚持示范引领,注重亮点营造。在美丽庭院达标型建设完成后,将继续鼓励各村根据自身实力和特点,打造具有浦东特色的提升型、特色型村庄,并努力做到“一村一特色”,从而构建起一批真正有显示度的美丽乡村示范村。
通过美丽庭院建设,浦东村庄环境大变样,村庄风貌得以重塑,乡村产业得到延伸,社会治理方式进一步优化,探索走出了一条“安全、有序、整洁、文明、美观”的美丽乡村建设新路子。同时,结合星级户评选等手段,激发了村民参与热情,唤醒了村民主人翁意识,实现从“要我美丽”到“我要美丽”的转变。人人动手、家家参与已蔚然成风,扮靓自家庭院,花小钱甚至不花钱,实现了整洁、有序、美观的效果。
美丽庭院建设,让浦东乡村更美了。周末回乡村度假的多了,到村里搞工作室、民宿的多了,乡村的活力回来了,乡间的人情味越来越浓了。(经济日报 记者 沈则瑾)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