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亚达表:飞上太空源自硬核竞争力

2019年05月06日 13:39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神五、神六、神七……神十一,当我国宇航员访问太空的时候,手腕上戴的是同一品牌的腕表,飞亚达表。这一品牌的背后,是飞亚达人扎根深圳这片创新创造热土30余载,始终发扬“敢为天下先”的拓荒牛精神,敏锐捕捉市场变化趋势,积极研发填补国内空白的专业技术,注重打造品牌传播影响力,最终在手腕争夺战中赢得先机。

  敢为人先,十年品牌战成就国内领先

  飞亚达成立于改革开放之初的1987年。“时代的澎湃,触发了飞亚达人创建事业的初心。”飞亚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勇峰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中央发出“特区建设”的号召,提出在深圳“外引内联”,发挥毗邻国际市场的优势,建设技术、知识、管理和对外政策的窗口,依托内地发展外向型经济。当时的航空工业部响应中央号召,在深圳布局了一批企业,开展工业和产业建设,其中就有开展“外引内联”的部分。

  “80年代承载着一代人的光荣与梦想,一批人开始探索财富价值,重建幸福生活标准,重新审视传统及西方的关系。”黄勇峰称,“飞亚达的创始团队在敏锐观察市场和海内外考察调研之后分析,如果立足国际先进的精密技术,演绎开放包容的文化,创建属于国人自己的手表品牌,一定大有可为。”当时,航空工业部在深圳已建有表业相关企业,具备创立钟表企业的基础条件。1987年,8位初创人员开始了探索之路,自此,中国境内第一家表业上市公司飞亚达呱呱坠地。

  精密、严谨是腕表的题中应有之义,但腕表不是纯技术导向的,而是融合计时、审美、艺术、文化等诸多因素与一身,无形的品牌价值至关重要。为了传递品牌形象,飞亚达创始团队除了在制表工艺上稳扎稳打,还做过几件在当时来看“石破天惊”的事情。比如从186万元初始投资中拿出100万元,投放到中央电视台等品牌宣传上。“飞亚达表,为您报时”在持续几年间伴随央视黄金时段每晚7点整的《新闻联播》准时出场,一时成为美谈;后来,人们又记住了飞亚达朗朗上口的广告词:“一旦拥有,别无所求”。当时,飞亚达的想法是要赢得一片天地必须倾力进行品牌和产品打造。事实证明,品牌经营的效果显著,直至今天,飞亚达朗朗上口的广告词仍然被很多“70后”和“80后”熟知,飞亚达也一路扶摇直上,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钟表之王”。

  “品牌是具有经济价值的无形资产,承载更多的是消费者对企业的认同。这将推动企业升级,向具备文化创新优势的高层次发展模式转变。”黄勇峰称,直至今日,飞亚达始终注重文化底蕴和品牌打造,在产品的设计中注重文化的赋能和差异化配置。如飞亚达关注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创新演绎,先后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合作,把美轮美奂的“双面精微绣”“雕金”等工艺呈现在腕表上。在今年初的瑞士巴塞尔国际钟表展上,作为唯一源自中国、可以进驻国际品牌馆的腕表品牌,飞亚达还推出敦煌主题腕表,从敦煌壁画中撷取灵感,结合高端精密制表技术,采用手工掐丝珐琅工艺,再现了飞天、胡旋舞、莲花藻井与九色鹿等敦煌壁文化精髓,向经典的中国文化致敬。

  扎实研发,国产航天表飞入太空

  文化是魂,品质是保证。如果说,在飞速发展的前十年,飞亚达靠领先于同行的品牌文化赢得先机,那么后二十年,它持续的成功则主要得益于其对品质的打磨、对创新的执着。

  在产品创新和品质提升方面,飞亚达善于借鉴国际趋势,通过自主创新设计、研发和材质运用,推出的产品往往引领国内潮流。这在飞亚达发展早期已有体现。80年代,依托航空品质的精密实力,飞亚达研制出不磨损的蓝宝石玻璃镜面,将其运用在手表外壳中,这在国内是创新的第一次。此外,飞亚达还在中国钟表史上塑造了多项第一:除了第一块蓝宝石镜面,还有第一块永不磨损的硬质合金表、第一个使用精密陶瓷材料、第一款使用波浪表壳设计、第一个单款型号销售100万只等。

  飞亚达技术研发成果中最突出的代表之一是航天表。2001年,飞亚达凭借卓越的品质,从航天相关部门的市场盲测中脱颖而出,开始为中国航天中心研制航天员训练和执行任务的专业腕上计时装备。2003年,飞亚达神舟五号航天表伴随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征战太空。此后,从“神舟五号”至“神舟十一号”,从舱内到舱外,飞亚达先后完成11次的航天表研制。“为了应对特殊使用环境,这一系列航天表突破了正负80摄氏度极限温差、45分钟特殊航天任务计时现实、超高防磁等顶级制表工艺,为中国航天员进行太空飞行和出舱行走提供了重要的计时护卫,也展现了飞亚达全球顶级制表技术水平。”黄勇峰指出,此举也使飞亚达成为世界三大航天表之一。飞亚达航天表还荣获德国红点大奖、中国工业大奖、中国外观设计金奖等国内外重量级荣誉。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飞亚达累计申请专利467件,其中发明专利57件,实用新型专利84件,外观设计专利326件;授权专利408件,其中发明专利22件,实用新型专利83件,外观设计专利303件。飞亚达在行业内拥有多项国内第一,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其中在工业设计、计时技术、材料技术、精密制造、标准化等领域都领先于国内同行。自2004年以来还主导和参与78项国家、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其中国家标准33项、行业标准45项,其中有32项标准为第一起草单位。

  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飞亚达潜心研发的苦功和长期的研发投入。“我们每年的研发投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6%左右,在机芯方面已经累计投入超过1.2亿元,每年的专项投入超过1800万元。”黄勇峰介绍,飞亚达目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女装机械机心、航天表机械计时机心和高端陀飞轮机心。在飞亚达的钟表产业基地,飞亚达设有研发中心和制造中心,并已认定为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其核心的手表系列产品,包括航天表都是从这里研制出来的。飞亚达还通过产学研合作和国际合作等方式,建立了一支精干高效的国际化机心研发团队,搭建起机心关键零部件精密制造、计时检测和功能检测等平台。

  企业发展与时代变迁、国家发展休戚相关,飞亚达辉煌腾飞的前十年,正是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人民日益走向富裕的阶段,手表这一跟生活品质挂钩的产品,在当时成为必需品,甚至和自行车、缝纫机一起成为“三大件”。30年后的今天,手表已从生活必需品变为个人审美、品味和情感符号的象征,这给表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年以来,国家实施减税降费政策,对传统制造业的生存环境越来越重视,这对飞亚达这样的钟表企业来说是一件好事。”深圳市光明区税务局局长利巨强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2018年飞亚达营业额34亿元,全年缴纳各项税金3.05亿元,其中缴纳增值税2.1亿元,如果按3%增值税减免,减税降费新政策后,预计2019年全年降税将达到3000余万元,政策力度达到年缴纳增值税的15%。”

  “这些减税降费的资金,我们将继续投入在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上,特别是推动光明研发中心的进一步优化升级,我们希望相关政府部门也能加大机芯研发、精密加工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政企合作推动发展国产机芯,推动完善钟表配套产业链。”黄勇峰表示对飞亚达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随着我国国力越来越强盛,文化辐射力越来越广,国产品牌不断崛起,相信消费者将越来越倾向于国货消费。对飞亚达来说,目前最重要的是在产品、技术、品牌上进一步向国际顶尖水平看齐,持续打造高端制表能力,同时将中国传统技艺与腕表工艺结合,推出更多具有东方美学、中国印记的手表品牌,形成更具特色、更强竞争力的核心优势。”(经济日报记者 杨阳腾)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