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稿 > 正文

【行走自贸区】南宁片区构建金融开放生态 新增企业占广西自贸区超七成

2020年09月08日 09:43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8日讯(记者 贾佳)在我国自贸试验区体系中,广西自贸试验区是我国唯一一个陆海联动、引领东盟开放合作的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园区,也是我国在少数民族自治区设立的第一个自贸试验区,其中南宁自贸片区积极打造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核心区和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重要节点。

  南宁自贸片区积极构建以中国—东盟跨境金融改革创新为代表的金融开放生态。相关负责人在“行走自贸区”网络主题活动广西自贸区云座谈会上表示,位于南宁片区的中国—东盟金融城累计入驻金融机构(企业)134家,拉动南宁市在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上升6个名次。其中今年新增入驻74家,远超历年总数。

  与此同时,推动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招商银行等在南宁片区设立自贸区支行,中银香港东南亚业务营运中心、中国太平保险集团东盟服务中心、深圳证券交易所广西服务基地等重点金融项目相继落地,加快南宁片区金融创新发展。2020年1-7月南宁片区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到345亿元。此外,“中国—东盟跨境金融改革创新”入选“2019-2020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十佳案例”。

  南宁自贸片区积极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南宁片区推动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核心区等项目建设,持续加快“南宁渠道”升级;加快推进东盟跨境电商物流通道建设,中国(南宁)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至东盟跨境电商货运班车(南宁—河内)开行、中菲(南宁—马尼拉)跨境电商包机航线起用;南宁临空经济示范区成功获批,南宁国际铁路港建设不断提速。

  另外,南宁自贸片区不断探索创新监管模式和招商引资模式,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在会上获悉,一年来,南宁自贸片区新增企业6050家(含外资企业44家),其中2020年新增企业4187家,约占三个片区新增企业数的70.8%;引进投资额亿元以上区外境内项目29个、投资额161.85亿元;商务口径实际利用外资8023万美元。

点击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推荐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
  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
  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
  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
  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