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稿 > 正文

【幸福东北】辽宁:多措并举 构建乡村产业"圈"状发展格局

2020年09月16日 09:41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16日讯(记者 杨淼) 众所周知,发展现代农业光靠一产不足以振兴乡村,必须走“延伸产业链、健全供应链、提升价值链”的路子,这需要农业产业集群式发展。今年农业部新编的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中,明确提出要建设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在“幸福东北”网络主题活动辽宁省云座谈会上,辽宁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安奎俊表示,辽宁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也采取了多项有效措施推动发展现代农业。

  据安奎俊介绍,辽宁省推动农业产业集群化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发力,包括着力打造农产品加工集聚区,打通种养业发展下游,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加工提升价值;打造农业产业强镇项目,目前全省共有28个产业强镇,总投资3亿元左右,示范强镇带动当地和周边的农村产业发展,最终实现农民受益;打造国家和省级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强化惠农联结,目前国家级产业园3个,省级20个,带动本土特色农产品发展;打造2个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从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推动集群化发展。

  安奎俊表示,下一步针对辽宁省农业产业链偏短、供应链不足、价值链不高等短板问题,大力推进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从发展的空间布局上,既要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又要打造“一域一带”“一县一园”,通过农业产业强镇的“小圈”、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中圈”、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大圈”,构建乡村产业“圈”状发展格局。

  从发展产业重点上,要紧紧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突出串珠成线、连块成带、集群成链,培育品种品质优良、规模体量较大、融合程度较深的产业集群。要围绕大米、特色蔬菜、食用菌、小粒花生等,打造种植业产业集群,围绕生猪、蛋鸡、肉鸡、牛、羊等,打造畜牧产业集群;围绕辽参、杂色蛤、扇贝、河蟹、多宝鱼等,打造水产类产业集群。用3-5年时间,培育1个产值超1000亿元的骨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培育15个产值超100亿元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推荐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辽吉协同发力区域环境治理    2020年07月08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
      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
      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
      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
      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