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湖州10月21日讯(记者 宋雅静)近日,“潮涌长三角·共建进行时”采访团走进浙江湖州,深入园区、工厂、车间、生产线等,触摸改革脉搏,全方位了解湖州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紧盯重大改革、重大事项,统筹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赶超发展的鲜活实践。
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2019年,湖州市生产总值达到3122.4亿元,增长7.9%,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财政总收入达到540.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16.1亿元,分别增长10.2%和10.1%;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9028元和34803元,增长8.5%和9.6%;十方面民生实事项目全面完成。
湖州省际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宋雅静/摄
2012年7月16日,浙江省政府正式批准实施湖州省际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规划。该示范区是浙江省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明确以承接产业转移为重点的开发区,将打造成为“长三角承接产业发展重点区”、“浙江山区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浙北地区‘三化’同步发展先行区”。今年1-9月份,湖州省际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财政收入完成4.12亿元,同比增长22.7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58亿元,同比增长35%。目前,共有规上企业59家,累计完成产值46亿元。
湖州长兴新能源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宋雅静/摄
湖州长兴新能源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总建筑面积13436平方米,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树品牌、五年争一流”努力方向,围绕打造中国新能源产业创新发展引擎1个总目标,积极推进“研发+智造”“线上+线下”“科技+金融”“互联网+智慧能源”“信息+政务中介服务”等5大创新模式推广应用,构筑新能源产业科创研发高地、人才集聚高地、成果转化高地3大高地,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振兴实体经济为目标,以增加产业创新有效供给为核心,加速集聚各类创新资源,完善一站式综合服务,加强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高效协同,全面实施“15983”工程,着力形成系统集成、功能完备、体系完善、更具活力的新能源产业创新生态系统。
浙江长兴国家大学科技园。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宋雅静/摄
浙江长兴国家大学科技园于2015年5月份正式开园,是湖州市首个国家大学科技园。空间布局为1个总部、2个分部、1个加速器和1个飞地孵化器。长兴大科园是以国内知名高校为依托,充分利用高校院所科研团队在项目、人才、实验等方面的综合资源优势,而建立的以新能源、高端智能装备为主导产业的专业型创新创业基地。
2017年,长兴大科园获评浙江省十大小微企业集聚发展优秀平台、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园、省留学生创业园、省级众创空间,是长三角优秀科技企业孵化器之一。
南太湖新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宋雅静/摄
规划建设南太湖新区是湖州积极践行浙江省四大建设,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实现高质量赶超发展的大手笔、大举措,也是近年来湖州市委市政府作出的最大、最重要的决策部署,是撬动湖州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南太湖新区主动对标一流新区,着力打造成为全国践行“两山”理念示范区、长三角区域发展重要增长极、浙北高端产业集聚地、南太湖地区美丽宜居新城区。
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宋雅静/摄
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是“中国童装之都”,位于浙江与江苏的交界之地,由5个乡镇(太湖、轧村、漾西、晟舍、织里)合并而成,镇域面积90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约25平方公里,实有常住人口超45万,其中外来人口常年保持在35万左右。下辖6个办事处、34个行政村和21个社区,工商注册经济体4.3万余个,是中国长三角地区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市场化程度最为发达、人民生活最为富有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织里镇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在破解难题、实现破蛹蝶变上下功夫求突破,全力打造基层社会治理的“织里样本”,做好了“经济”和“平安”两张报表。同时织里镇的民生治理的成功经验,也将复制推广到长三角更多地区,成为了长三角民生治理一体化建设的社会治理先行地、排头兵。
吴兴美妆小镇。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宋雅静/摄
吴兴美妆小镇位于浙江吴兴经济开发区埭溪分区,规划面积3.28平方公里,主要以珀莱雅等龙头企业为引领,引进中高端化妆品产业及配套项目,打造以化妆品生产为主导的全产业链。
自2015年8月启动创建至今,美妆小镇牢牢锁定“奋战十年、打造千亿、致富万家”的宏伟目标,紧紧围绕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及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四位一体”发展理念,立足“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精而美、体制新而活”的创建定位,致力打造美妆产业集聚中心、美妆文化体验中心、美妆时尚博览中心、美妆人才技术中心。今年,美妆小镇提质行动被列入吴兴区八大行动之一。作为“主战场、核心区”,美妆小镇拉高标杆、加压奋进,全力推动高质量赶超发展。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