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拉萨1月22日讯(记者贺建明)1月20日,西藏自治区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西藏自治区主席齐扎拉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西藏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全年经济增长7.8%,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90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和12.7%,增速位居全国前列。西藏作为全国唯一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整体脱贫,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彻底摆脱了绝对贫困问题。
“十三五”时期,西藏完成1836个村庄规划,新增14个国家级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农牧综合服务中心覆盖所有乡镇。改造户用卫生厕所27万间,基本实现了乡镇、建制村通客车,建制村通邮率达100%,农牧民获得感全面提升。
“十三五”以来,西藏累计实施产业扶贫项目3037个,落实各类产业扶贫资金466亿元。通过产业扶贫直接带动23.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带动全区80多万农牧民增收。
西藏自治区人大代表、西藏老阿妈民族文化手工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次央对此感同身受。2014年,次央返乡创办了村里第一个合作社,通过政府扶持和自身努力,她带领6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脱贫摘帽。“2020年公司为乡亲们提供了158个工作岗位,其中易地扶贫搬迁和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比例达70%,员工年工资3.6万元至7万元。”次央介绍。
在部署2021年政府工作时,西藏着眼于聚力衔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出严格落实过渡期“四个不摘”,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整合160亿元资金继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确保返贫致贫人口动态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