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

2021-01-22 10:31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拉萨1月22日讯(记者贺建明)1月20日,西藏自治区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西藏自治区主席齐扎拉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西藏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全年经济增长7.8%,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90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和12.7%,增速位居全国前列。西藏作为全国唯一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整体脱贫,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彻底摆脱了绝对贫困问题。

  “十三五”时期,西藏完成1836个村庄规划,新增14个国家级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农牧综合服务中心覆盖所有乡镇。改造户用卫生厕所27万间,基本实现了乡镇、建制村通客车,建制村通邮率达100%,农牧民获得感全面提升。

  “十三五”以来,西藏累计实施产业扶贫项目3037个,落实各类产业扶贫资金466亿元。通过产业扶贫直接带动23.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带动全区80多万农牧民增收。

  西藏自治区人大代表、西藏老阿妈民族文化手工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次央对此感同身受。2014年,次央返乡创办了村里第一个合作社,通过政府扶持和自身努力,她带领6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脱贫摘帽。“2020年公司为乡亲们提供了158个工作岗位,其中易地扶贫搬迁和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比例达70%,员工年工资3.6万元至7万元。”次央介绍。

  在部署2021年政府工作时,西藏着眼于聚力衔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出严格落实过渡期“四个不摘”,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整合160亿元资金继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确保返贫致贫人口动态清零。

  “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开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提升行动,力争资产过百万的合作社700家以上、过千万的合作社70家以上。这对我们来说是个好消息。”次央告诉记者,“我们要抓住机遇,提高生产能力水平,不断开拓市场。”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21年西藏还将推进农业高质高效,实施200万亩耕地质量提升工程,确保青稞产量稳定在80万吨以上。实施30万头(只)畜种改良工程,确保肉奶产量稳定在100万吨以上。推进乡村宜居宜业,打通水电路讯网入户“最后一公里”,建设数字乡村,推广可再生能源替代和节能采暖,实施100个美丽宜居、休闲宜业、干净整洁村庄示范点。

  同时,西藏还明确“十四五”期间将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到2025年,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农牧民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城镇化率超过40%。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石兰兰)
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专稿 > 正文
中经搜索

西藏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

2021年01月22日 10:31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拉萨1月22日讯(记者贺建明)1月20日,西藏自治区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西藏自治区主席齐扎拉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西藏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全年经济增长7.8%,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90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和12.7%,增速位居全国前列。西藏作为全国唯一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整体脱贫,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彻底摆脱了绝对贫困问题。

  “十三五”时期,西藏完成1836个村庄规划,新增14个国家级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农牧综合服务中心覆盖所有乡镇。改造户用卫生厕所27万间,基本实现了乡镇、建制村通客车,建制村通邮率达100%,农牧民获得感全面提升。

  “十三五”以来,西藏累计实施产业扶贫项目3037个,落实各类产业扶贫资金466亿元。通过产业扶贫直接带动23.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带动全区80多万农牧民增收。

  西藏自治区人大代表、西藏老阿妈民族文化手工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次央对此感同身受。2014年,次央返乡创办了村里第一个合作社,通过政府扶持和自身努力,她带领6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脱贫摘帽。“2020年公司为乡亲们提供了158个工作岗位,其中易地扶贫搬迁和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比例达70%,员工年工资3.6万元至7万元。”次央介绍。

  在部署2021年政府工作时,西藏着眼于聚力衔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出严格落实过渡期“四个不摘”,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整合160亿元资金继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确保返贫致贫人口动态清零。

  “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开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提升行动,力争资产过百万的合作社700家以上、过千万的合作社70家以上。这对我们来说是个好消息。”次央告诉记者,“我们要抓住机遇,提高生产能力水平,不断开拓市场。”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21年西藏还将推进农业高质高效,实施200万亩耕地质量提升工程,确保青稞产量稳定在80万吨以上。实施30万头(只)畜种改良工程,确保肉奶产量稳定在100万吨以上。推进乡村宜居宜业,打通水电路讯网入户“最后一公里”,建设数字乡村,推广可再生能源替代和节能采暖,实施100个美丽宜居、休闲宜业、干净整洁村庄示范点。

  同时,西藏还明确“十四五”期间将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到2025年,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农牧民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城镇化率超过40%。

(责任编辑:石兰兰)

鍒嗕韩鍒帮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