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借力中欧班列更好“走出去”

2023-12-08 09:18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冲压、焊接、涂装、装配,机械臂操作精准到位,各个环节无缝衔接,位于山东济南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国重汽集团生产安装线正高效运转。“今年销售持续火爆,尤其是出口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总体销量较去年快速增长。”该集团车间主任楚绍华介绍。

  前三季度,中国重汽集团重卡销售19.14万辆,市场份额达27.1%,同比增长52.3%;其中出口9.9万辆,占比超过50%,同比增长71.95%。中国重汽国际部负责人赵华表示,济南四通八达的国际物流大通道是产品顺畅“走出去”的有力保障。

  中亚地区及俄罗斯一直是中国重汽产品出口的重要市场,以往主要以自驾方式出口,长途陆运不但风险高费用大,还会对车辆造成很大磨损。

  近年来,随着济南中欧班列快速发展,中国重汽产品搭乘这支“钢铁驼队”,以散件组装方式出口到中亚地区及俄罗斯的业务成倍增长。“我们协调运输企业为中国重汽量身打造了定制班列,还为山东重工、玲珑轮胎、海尔集团提供个性化服务,助力‘济南产’‘山东造’不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朋友圈。”济南市口岸和物流办公室口岸处处长王宏说。

  目前,济南中欧班列运行线路达13条,通达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塞尔维亚、比利时、荷兰等20个国家47座城市,形成东、中、西3通道发运和往返双向的开行模式,累计开行突破3000列,连续3年稳居山东第一、全国前十。

  济南坚持系统观念,围绕高标准打造全国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依托济南国际内陆港,推动班列发运场站、运营调度中心、国际多式联运枢纽、海外分拨中心“四位一体”建设,统筹推进基础设施、集疏运体系、网络布局、枢纽经济协同发展,构建高效运转的中欧班列运营体系。

  济南创新班列运营模式,今年相继开发了豌豆、荞麦、聚丙烯等多种新货源,回程班列货源结构不断丰富,拓展至粮食、资源、农资、农产品、酒水等5大类近20种品类,破解了中欧班列回程开行偏低的难题。今年前三季度,济南开行中欧班列660列,同比增长46.66%。 (经济日报记者 王金虎)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杨淼)
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专稿 > 正文
中经搜索

济南借力中欧班列更好“走出去”

2023年12月08日 09:18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王金虎

  冲压、焊接、涂装、装配,机械臂操作精准到位,各个环节无缝衔接,位于山东济南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国重汽集团生产安装线正高效运转。“今年销售持续火爆,尤其是出口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总体销量较去年快速增长。”该集团车间主任楚绍华介绍。

  前三季度,中国重汽集团重卡销售19.14万辆,市场份额达27.1%,同比增长52.3%;其中出口9.9万辆,占比超过50%,同比增长71.95%。中国重汽国际部负责人赵华表示,济南四通八达的国际物流大通道是产品顺畅“走出去”的有力保障。

  中亚地区及俄罗斯一直是中国重汽产品出口的重要市场,以往主要以自驾方式出口,长途陆运不但风险高费用大,还会对车辆造成很大磨损。

  近年来,随着济南中欧班列快速发展,中国重汽产品搭乘这支“钢铁驼队”,以散件组装方式出口到中亚地区及俄罗斯的业务成倍增长。“我们协调运输企业为中国重汽量身打造了定制班列,还为山东重工、玲珑轮胎、海尔集团提供个性化服务,助力‘济南产’‘山东造’不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朋友圈。”济南市口岸和物流办公室口岸处处长王宏说。

  目前,济南中欧班列运行线路达13条,通达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塞尔维亚、比利时、荷兰等20个国家47座城市,形成东、中、西3通道发运和往返双向的开行模式,累计开行突破3000列,连续3年稳居山东第一、全国前十。

  济南坚持系统观念,围绕高标准打造全国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依托济南国际内陆港,推动班列发运场站、运营调度中心、国际多式联运枢纽、海外分拨中心“四位一体”建设,统筹推进基础设施、集疏运体系、网络布局、枢纽经济协同发展,构建高效运转的中欧班列运营体系。

  济南创新班列运营模式,今年相继开发了豌豆、荞麦、聚丙烯等多种新货源,回程班列货源结构不断丰富,拓展至粮食、资源、农资、农产品、酒水等5大类近20种品类,破解了中欧班列回程开行偏低的难题。今年前三季度,济南开行中欧班列660列,同比增长46.66%。 (经济日报记者 王金虎)

 

(责任编辑:杨淼)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