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合肥12月17日讯(记者 梁睿)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合肥聚焦科技成果转化、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等关键环节靶向发力,全力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活力。
合肥聚焦全市科技创新领域最突出最迫切问题,深入产业园区、科创平台、科技企业,调研需要协调解决的难题,推动科技创新重点工作走深走实。
位于合肥高新区的海图微电子成立之初,团队仅6人,主要从事高速、高性能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研发与设计。“我们的核心技术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空白,但芯片研发投入巨大,不是短期内就有显著收益的行业。”企业相关项目负责人刘莹介绍,企业落地合肥后,高新区不仅没有税收等“硬指标”,还为其提供多项支持。
凭借领先的技术、宽松的创新环境,海图微电子迅速成长,产品在多个领域实现应用,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11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传出一项令人瞩目的最新成果:中国科大机器化学家“小来”利用火星陨石成功制备出实用的产氧电催化剂,为我国在未来月球、火星空间站上实现星际资源的原位综合利用探索出独特方案。
“实验数据经处理后,输入到‘小来’的计算大脑中,产生理实交融的人工智能模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江俊说,“小来”能自主进行实验操作和优化,从数百万种可能配方中迅速找到最佳组合,大幅提升新材料、新型化学品研发效率。
合肥将“学思想”与“重实践”有机结合,切实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技术攻关的强大动力,聚焦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坚持做“有用的科研”,构建闭环式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