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南宁12月18日讯(记者 童政)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级党组织把深入开展主题教育与强化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帮扶结合起来,统筹抓好劳务输出与就近就业,促进脱贫人口高质量充分就业。截至10月底,全区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务工规模达292.67万人,完成国家下达任务的109.12%。
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振兴局深化粤桂劳务协作模式,积极对接广东劳动密集型企业,完善粤桂用工信息共享,发挥粤桂高质量职教就业联盟作用,培育一批“粤桂领头雁”乡村振兴人才。同时,发挥就业帮扶车间和公益性岗位吸纳就业作用,实施“雨露计划+”就业促进,有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在平陆运河项目大力推广以工代赈方式,项目开工以来,以工代赈务工规模达12746人,发放劳务报酬14871.52万元。
北海市通过村委、驻村干部包干和帮扶干部定期联系等形式,实行上门送政策、送岗位、送就业信息等服务,切实解决脱贫群众就业信息不灵、成本较高的实际困难。截至11月份,全市采取“线上线下+直播”形式举办特色招聘活动147场,参加招聘用人单位5740家次,提供岗位需求25.61万人次,达成就业意向约5万人次。
来宾市创新开展信息化管理、常态化招聘、精准化送工、制度化建设,助推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提质增效。目前,全市脱贫人口务工规模16.6万人,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人口14690人,全市脱贫人口人均工资性收入在总收入中占比72%,同比增长1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