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地联动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

2024-04-12 08:23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经济日报北京4月11日讯(记者 李芃达)在国务院新闻办11日举行的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介绍《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相关情况。他表示,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将有力促进投资、消费、节能降碳,既利当前、更利长远。

  据测算,目前全社会设备存量资产净值约为39.3万亿元,其中工业设备存量资产约28万亿元。设备更新空间大、潜力足。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将以大规模设备更新为抓手,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以数字化转型、绿色化升级为重点,坚持市场化推进、标准化引领、软硬件一体化更新,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到2027年,力争实现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石化化工、钢铁、有色、建材、机械、汽车、轻工、纺织、电子等重点行业,开展先进设备更新、数字化转型、绿色装备推广、安全水平提升四大行动,全面推动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单忠德介绍,在工业母机、农机、工程机械等行业,加快服役10年以上老旧机床等落后低效设备更新替代;在航空、光伏、动力电池等行业,更新一批高技术、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进设备;围绕研发设计、中试验证、检验检测等薄弱环节,更新升级一批试验检测设备。同时,实施数字化转型行动。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等智能制造装备,建设一批智能工厂;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工业互联网、千兆光网、算力中心等规模化部署。

  “中央财政将加大支持力度,持续实施好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政策。支持高排放老旧营运柴油货车等更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用好中央财政城市交通发展奖励资金,统筹推进新能源公交车和电池更新。”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符金陵表示,要研究制定对绿色产品的政府采购支持政策,扩大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的实施范围。新增安排资金支持实施新一轮贷款贴息政策,与中国人民银行相关再贷款政策做好联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贷款力度。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杨淼)
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专稿 > 正文
中经搜索

央地联动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

2024年04月12日 08:23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经济日报北京4月11日讯(记者 李芃达)在国务院新闻办11日举行的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介绍《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相关情况。他表示,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将有力促进投资、消费、节能降碳,既利当前、更利长远。

  据测算,目前全社会设备存量资产净值约为39.3万亿元,其中工业设备存量资产约28万亿元。设备更新空间大、潜力足。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将以大规模设备更新为抓手,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以数字化转型、绿色化升级为重点,坚持市场化推进、标准化引领、软硬件一体化更新,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到2027年,力争实现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石化化工、钢铁、有色、建材、机械、汽车、轻工、纺织、电子等重点行业,开展先进设备更新、数字化转型、绿色装备推广、安全水平提升四大行动,全面推动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单忠德介绍,在工业母机、农机、工程机械等行业,加快服役10年以上老旧机床等落后低效设备更新替代;在航空、光伏、动力电池等行业,更新一批高技术、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进设备;围绕研发设计、中试验证、检验检测等薄弱环节,更新升级一批试验检测设备。同时,实施数字化转型行动。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等智能制造装备,建设一批智能工厂;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工业互联网、千兆光网、算力中心等规模化部署。

  “中央财政将加大支持力度,持续实施好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政策。支持高排放老旧营运柴油货车等更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用好中央财政城市交通发展奖励资金,统筹推进新能源公交车和电池更新。”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符金陵表示,要研究制定对绿色产品的政府采购支持政策,扩大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的实施范围。新增安排资金支持实施新一轮贷款贴息政策,与中国人民银行相关再贷款政策做好联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贷款力度。

 

(责任编辑:杨淼)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