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设进出口新通道

2024-07-12 09:02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夏日炎炎,山东省聊城市冠县经济开发区新瑞集团谷朊粉生产车间里,从小麦中提取出的谷朊粉正有序装袋、发货,通过中欧班列运往波兰等国。“今年以来,我们通过中欧班列分别向国外出口大豆蛋白粉300吨、大豆膳食纤维220吨,累计金额690余万元;物流成本降低20%左右,运输时间缩短近一半,把出海口直接搬到家门口。”新瑞集团总经理刘明新表示。

  日前,一列由山东高速集团统筹运营的中欧班列从济南董家货运中心发出,这是自2018年10月首发以来,开行的第1万列山东中欧班列。连续5年,山东中欧班列刷新开行纪录,年均增长40%以上,年度开行量突破2500列。不到6年,班列先后服务进出口企业2万余家,发送货物超84万标箱,进出口货值超1000亿元。山东高速齐鲁号国际陆港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耿磊介绍,中欧班列的运输时间只有海运的三分之一,成本只有空运的六分之一到八分之一,为山东打通了一条进出口贸易新通道。

  截至目前,山东中欧班列国际运营线路已达54条,可通达26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形成了多口岸、多线路、多目的站点的国际多式联运物流体系。班列开行品质不断提升,“班列+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涌现,班列与区域、产业的融合更加紧密。出口货物种类从初期的日用品、服装、小商品等低附加值产品逐步拓展至激光雕刻机、“新三样”等高附加值产品。回程班列占比由9%增长至45%,推动粮食、农资、棉纱等大宗商品进口,打造重要原材料和民生物资进口重要通道。

  为保障中欧班列的快捷运输,济南泉城海关搭建“海关+运营企业+铁路部门”实时数据交互平台,优化现有铁路出口转关流程,整体通关时间缩减50%;推动中欧班列“提前申报、运抵放行”,引导鼓励企业优化回程商品结构、拓展货源品类。

  今年以来,山东牢牢稳住外贸基本盘,前5个月实现进出口1.32万亿元,同比增长6.6%;积极推动产业优势转化为贸易优势,前5个月全省机电产品出口增长9.6%,其中“新三样”增长57.4%,二手车增长55.2%。 (经济日报记者 王金虎)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杨淼)
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专稿 > 正文
中经搜索

山东建设进出口新通道

2024年07月12日 09:02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王金虎

  夏日炎炎,山东省聊城市冠县经济开发区新瑞集团谷朊粉生产车间里,从小麦中提取出的谷朊粉正有序装袋、发货,通过中欧班列运往波兰等国。“今年以来,我们通过中欧班列分别向国外出口大豆蛋白粉300吨、大豆膳食纤维220吨,累计金额690余万元;物流成本降低20%左右,运输时间缩短近一半,把出海口直接搬到家门口。”新瑞集团总经理刘明新表示。

  日前,一列由山东高速集团统筹运营的中欧班列从济南董家货运中心发出,这是自2018年10月首发以来,开行的第1万列山东中欧班列。连续5年,山东中欧班列刷新开行纪录,年均增长40%以上,年度开行量突破2500列。不到6年,班列先后服务进出口企业2万余家,发送货物超84万标箱,进出口货值超1000亿元。山东高速齐鲁号国际陆港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耿磊介绍,中欧班列的运输时间只有海运的三分之一,成本只有空运的六分之一到八分之一,为山东打通了一条进出口贸易新通道。

  截至目前,山东中欧班列国际运营线路已达54条,可通达26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形成了多口岸、多线路、多目的站点的国际多式联运物流体系。班列开行品质不断提升,“班列+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涌现,班列与区域、产业的融合更加紧密。出口货物种类从初期的日用品、服装、小商品等低附加值产品逐步拓展至激光雕刻机、“新三样”等高附加值产品。回程班列占比由9%增长至45%,推动粮食、农资、棉纱等大宗商品进口,打造重要原材料和民生物资进口重要通道。

  为保障中欧班列的快捷运输,济南泉城海关搭建“海关+运营企业+铁路部门”实时数据交互平台,优化现有铁路出口转关流程,整体通关时间缩减50%;推动中欧班列“提前申报、运抵放行”,引导鼓励企业优化回程商品结构、拓展货源品类。

  今年以来,山东牢牢稳住外贸基本盘,前5个月实现进出口1.32万亿元,同比增长6.6%;积极推动产业优势转化为贸易优势,前5个月全省机电产品出口增长9.6%,其中“新三样”增长57.4%,二手车增长55.2%。 (经济日报记者 王金虎)

 

(责任编辑:杨淼)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