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的重庆市璧山区,穿城而过的璧南河碧波荡漾,两岸绿意葱茏,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别有一番景致。
璧南河是长江左岸一级支流,全长近80公里。“以前可不是现在这个样子。”60岁的居民金祖福告诉记者,过去企业生产污水和农户养殖废水都直排到河里,气味很难闻,“路过的行人都捏着鼻子跑”。
为了让母亲河重焕生机,璧山区按照“河内清淤、河外截污、外域调水、生态修复”的思路推进流域治理,先后关停沿岸污染企业700多家,修建污水处理厂站57座,实现流域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如今,璧南河的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
璧南河的变化是重庆狠抓生态环境保护的缩影。重庆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处于独特而重要的位置。近年来,重庆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一体推进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乡,加快建设美丽重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截至去年年底,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连续7年保持Ⅱ类,7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100%,全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4年稳定在325天以上,森林覆盖率达55.06%。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不断提升,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基础持续夯实。
站在重庆开州区丰乐街道的廊桥上远眺,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景尽收眼底。开州区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当地通过建设生态水位调节坝,将城区内约15平方公里的消落区变成总库容约8000万立方米的人工湖泊——汉丰湖。开州区生态环境局局长赵新华告诉记者,近年来,该区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汉丰湖水质稳定保持Ⅲ类,自然岸线率提升至80%以上,每年到汉丰湖越冬的雁鸭类候鸟达20多种。2023年,汉丰湖入选全国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