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高新区绿色发展底气更足

2025-02-05 09:42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魏敏)

济南高新区绿色发展底气更足

2025年02月05日 09:42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2024年以来,山东济南高新区抢抓机遇,加快产业提质转型,培育科技发展新动能,不断壮大绿色生产力。根据工信部发布的2024年度绿色制造名单公示,济南高新区名列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截至目前,济南高新区累计培育各级绿色工厂60家,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14家,各级绿色工业园区7个,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1家,国家级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1家。

  迈向零碳

  2024年6月,由济南高新区、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和洛克美森智能电气有限公司合力打造的山东省首个“零碳工厂”标准试点项目——洛克美森(济南)智慧零碳工厂正式完工投产。

  走进这家工厂,一台台环保型数智化配电网装备正在有序生产,西门子能碳管理平台+智慧园区管理平台上实时显示着厂房内单位面积碳排放量、人均碳排放量等数据。

  零碳工厂背后是技术支撑。光伏发电、储能设备、环保设备、数字化与低碳化整体解决方案等一系列技术、设备支撑着该项目,使其在从原料生产到废弃物处理的全生命周期生产过程中碳排放量为零。“我们通过工厂屋顶的光伏设施建设、储能电站的构建以及光储充一体化充电桩的部署,致力于在能源供应的起始端实现平衡。”山东舜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淼介绍,“目前,我们工厂用能全部通过绿电产生,预计每年入网90万千瓦时,一年减少碳排放量近900吨。”张淼表示,自己消纳不了的电能会提供给附近企业。公司的产品带有绿色二维码标志,全程有“碳足迹”跟踪。

  在济南高新区,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其发展之中。而对济南高新区来说,充当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锋,同样需要打造更多“绿色工厂”。

  斯凯孚济南生产基地以智能和清洁为自身发展方向,采用地热温控集中供给系统,搭建智慧能碳管理系统,通过提高工厂能源使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品的碳排放量,持续推进零碳制造;青岛啤酒(济南)有限公司作为济南高新区首家开展单位产品碳足迹盘查的企业,自主研发污水废水处理技术,可将啤酒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变废为宝,100%采用绿色电力作为能源供给……

  在低碳赛道上,济南高新区正稳步前进,全面启动“零碳园区”建设。2024年以来,济南高新区积极引入“零碳园区”建设方面的领军企业和咨询机构,全方位编制实施方案,在算谷产业园推广低碳智慧园区整体解决方案,不断为园区发展聚势赋能。

  勇探新路

  原料精准称量、料液有序配制、产品灌装与封装……位于济南高新区的山东福瑞达生物股份有限公司“透明工厂”内,喷雾生产线正稳定运行。

  “我们通过绿色建筑设计、产线数字化升级、清洁能源引进等绿色化改造项目,推进企业绿色发展。”山东福瑞达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春明介绍,企业建设了全域数据中台、一物一码系统、物料防差错系统、仓储管理系统等,基本实现生产的全流程监控,关键生产工艺数据自动化采集率达100%。由此,企业打造了集科研、生产、仓储、销售、品牌推广和孵化等于一体的全产业绿色生态示范基地。

  不仅企业致力于打造绿色工厂,济南高新区也在努力构建绿色园区。济南高新区生命科学城以企业为主体,持续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鼓励企业申报绿色工厂,加速推进企业数字化改造工作,提升产业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监管能力;济南高新区智能装备城在输配电等多领域形成了优势和特色,已逐渐成为济南智慧能源创新策源地。

  向绿色要效益,为发展添动能,济南高新区以打造绿色工业园区深挖绿色潜能,不断激发工业发展“绿动力”。

  “我们积极建设绿色工业园区,深入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通过‘横向耦合、纵向延伸’,构建园区内绿色低碳产业链条,促进园区内企业采用能源资源综合利用生产模式,推进废物综合利用、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使用。”济南高新区发展改革和科技经济部副部长杨晓华表示,近年来,济南高新区坚持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提升利用效率,优化用能和原料结构,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持续降低单位产出能源资源消耗,从源头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目前,济南高新区清洁能源使用率、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率等指标均在90%以上,“向绿而行”的发展理念已深深扎根于这片发展的沃土。

  向绿而行

  在济南高新区的亿恩新动力科技(山东)有限公司,偌大的公司厂房外放着一台台储能设备;展厅大屏幕上数字闪烁变动,实时呈现着分布在各地的储能设备及动力电池情况。

  在“双碳”背景下,储能赛道风起云涌。亿恩新动力瞄准储能方向发力,快速出击,借助强大的科研团队进行新型储能设备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亿恩新动力科技(山东)有限公司总经理于鹏指着一台储能设备介绍,作为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基础装备,新型储能就像一个巨大的“充电宝”,又像是一个新能源电力的“调节器”:平时,它会把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电力的富余电量储存起来,等到用电高峰期再释放出来,起到削峰填谷、应急供电等作用。

  中国电气装备集团储能技术项目正式签约落户济南高新区;山东电力设备有限公司为大湾区首座“近零能耗”变电站提供6台500千伏主变压器,为当地用电需求提供可靠设备;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加速形成……近年来,济南高新区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快引育新动能,电子信息、新型电力装备、储能、汽车零部件等产业链群绿色低碳转型,不断激活创新因子、集聚创新要素。

  “济南高新区的主导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许多领域的新质生产力正加速壮大。”杨晓华表示,近年来济南高新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三大主导产业为突破,着力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持续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聚绿赋能,向新而行。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济南高新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一座座低碳工厂正“串珠成链”、一个个绿色产业正成型起势。未来,济南高新区将深挖绿色潜能,推动产业结构更新,让绿色发展底气更足、动能更强。(经济日报记者 王金虎)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