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13日讯(记者宋雅静)6月12日,由莫斯科市政府主办、北京市人民政府支持的"莫斯科文化节"在王府井步行街开幕。作为莫斯科首次在海外举办的大规模文化盛典,此次活动以"双城对话"为脉络,通过艺术展演、商贸洽谈、科技互动等多元形式,构建中俄文化交流的立体平台,为京城夏日增添浓郁的异域文化风情。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郭怀刚在活动现场表示,文化和旅游是两市交流合作的重要领域,俄罗斯是北京重要的入境旅游客源市场之一,2024年北京接待俄罗斯游客29.3万人次。今年1月至5月,北京接待俄罗斯游客17.5万人次,同比增长83.9%,在来京外国游客中排名第一。


艺术盛宴每日焕新 中俄文化基因深度碰撞
开幕式当日,两大舞台同步奏响视听华章:佩拉格娅乐队的民谣韵律、VSELENA FOLK民族乐团的传统乐章,与巴拉莱卡琴、古斯里琴等俄罗斯特色乐器的现场演绎交相辉映。据组委会透露,文化节期间每日演出主题各具特色——6月13日"莫斯科爵士之夜"将呈现即兴音乐魅力,14日现代民谣项目融合人声鼓点打造潮流现场,15日闭幕演出则以俄罗斯浪漫曲、歌剧选段与古典器乐合奏,为京城观众献上殿堂级艺术体验。

芭蕾艺术单元同样亮点纷呈,尤其是15日压轴登场的"莫斯科古典"芭蕾荟萃,将通过经典舞段展现俄罗斯芭蕾艺术的深厚底蕴。在王府井步行街上,12座莫斯科主题展亭已全面开放,从手绘套娃、手工皮具等非遗手作,到黑巧克力、熏羊肉等地道美食,构建起沉浸式的莫斯科生活美学场景。其中,拥有73年历史的京城老字号"莫斯科餐厅"特别设立美食专区,以红菜汤、罐焖牛肉等招牌菜式,带领食客开启舌尖上的伏尔加之旅。

科技赋能文化体验 数字技术搭建双城桥梁
活动现场打造的"元宇宙莫斯科"互动区成为人气焦点。游客佩戴VR设备即可"穿越"至国民经济成就展览馆、莫斯科电影公园等标志性场所,更能在虚拟空间中燃放专属烟花。七大网红打卡点各有巧思:"莫斯科茶会"主题区还原俄式茶炊文化场景,"城市互动全景展馆"通过动态影像呈现莫斯科从红场到CBD的城市肌理,前卫艺术装置区则成为时尚摄影的创意背景。

作为文化节重要组成部分,金砖国家国际摄影展"光影莫斯科"中国摄影师单元同步开展。任桄林、李帆两位艺术家的作品,以独特视角记录莫斯科的历史建筑与现代街景,其中一组拍摄于莫斯科地铁的光影作品,巧妙捕捉到俄罗斯艺术与公共空间的融合之美。现场设立的莫斯科旅游信息VR中心,持续为观众提供景点导览、特色路线规划等实用资讯,助力中国游客深度探索俄罗斯首都。
商务会议聚焦战略协同 深化双城务实合作
《未来城市:莫斯科与北京战略伙伴关系的协同作用》商务会议将同步启幕。来自科技、文化、贸易等领域的中俄代表,围绕"超大城市智慧交通发展""全球博物馆合作""创新企业机遇挑战"等六大议题展开研讨。莫斯科地铁公司与北京智能交通发展中心就无人驾驶技术应用交换经验,GES-2文化之家与中国美术馆探讨当代艺术交流机制,察里津诺庄园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相关代表则聚焦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合作。
会议特别设置莫斯科旅游与会展(MICE)推介环节,来自两地的120余家旅游企业开展商务对接。据莫斯科市政府数据,中国连续三年位居莫斯科非独联体国家客源市场首位,2024年中国游客人均消费达22.7万卢布(约合2.3万元人民币),其中自由行与商务旅客消费能力尤为突出,单次旅行支出为团体游客的4-6倍。莫斯科已全面入驻微信、微博等中国社交媒体平台,并在携程设立官方旅游页面,为中国游客提供定制化旅行指南。
建交75周年背景下的文化对话
此次文化节恰逢中俄建交75周年重要节点,亦是对今年初莫斯科"中国新年"活动的友好回应。2024年,莫斯科市长索比亚宁与北京市长殷勇签署《2024-2026年合作计划》,明确在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创新、教育交流等领域推进32个合作项目。过去两年间,莫斯科旅游企业已在中国9座城市开展推广活动,45位中国旅游业界代表赴莫斯科考察,推动两地旅游合作从传统观光向深度体验升级。
"文化节不仅是艺术的展示,更是两座首都发展经验的交流平台。"莫斯科文化局局长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北京与莫斯科作为历史悠久的世界城市,在文化传承与城市治理等领域有诸多共鸣,期待通过此次活动,让中国民众感受莫斯科的多元魅力,也为两国企业创造更多合作机遇。活动将持续至6月15日,每日10:00-22:00向公众开放,市民游客可免费参与大部分文化体验项目。
(责任编辑:杨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