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和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特区3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中,深情回顾中国开启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深刻总结40年来推进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积累的宝贵经验,郑重宣示中国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
今天,2018年5月4日。1984年的这一天,青岛正式成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站在这个历史性节点,我们回首来路——汲取过往一次次奋斗的经验与智慧;我们眺望未来——用驰而不息的坚定信念,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决心和勇气,追逐新的梦想,书写新的传奇。
▲2018年5月4日 青岛日报1版截图
(一)
改革开放40年的生动实践一再表明了一个朴素的真理,每一个卓越的城市,都是在一次次豪迈的出发中,不断抵达一个又一个辉煌的彼岸。
对于青岛而言,1984年5月4日成为沿海开放城市,向世界敞开怀抱、打开大门。这座城市之后的每一次突破,每一次创新,每一次进取,某种意义上都可以看作是它的内生力量。
因为,得风气之先,率先的开放,打开的不只是青岛的眼界,更为改革提供了“倒逼”的动力,曾经固化的边界松动了,刻板的体制机制活泼了。一个“计划”一切的体制,不断向“市场”放开、让渡权力。
开放是风,改革为浪。改革开放是时代大潮,但每个城市都有着自己的特质,都有着自己个性化的主题需要解答。某种程度上,正是这些个性化问题的解答能力,决定着竞争中城市的水平、居于的位次。
回溯青岛改革开放的40年,我们可以大致梳理出一些关键的“青岛课题”,它们大多从改革开放第一天起便已存在,许多相信在未来仍需要这座城市在新的维度上不断求解。
构筑“大青岛”:对城市发展空间的突破,一直是青岛关注的重点。不甘于殖民时代形成的沿胶州湾东岸布局的狭小空间,为了突破带状城市的旧格局,改变“南宿北工”的布局形态,这座城市一次次大胆突破,不断拓展城市的发展空间。东进、西扩、北上,再到全域统筹,40年来,演绎了一曲“小青岛”到“大青岛”的华丽变奏。
探路发展方式转型:改革开放之初,青岛是以工业重镇的形象出现在中国经济的版图上的。纺织领域“上、青、天”(上海、青岛、天津)的经典表述,恰切地表达着这座城市的地位。后来在时代的演进中,纺织业不断跌落,家电业异军突起,在产业升级的浪潮中,这座城市不断尝试着推动发展方式从粗放向集约转型,不断地探路高质量发展,当下,新旧动能转换战略的快速推进,其矛头所向,依然是发展方式。
求解“点高面低”:这是这座城市在企业成长层面的长久烦恼,所谓“点高面低”是指领军企业发展水平较为领先,而整个产业中,企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这种巨大的反差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不断优化,如今谈起青岛,人们除了说起海尔、海信、青啤、双星,中车四方、特锐德、明月海藻、昌盛日电等新的面孔也已耳熟能详。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即使到了现在,上市公司数量、民营大企业的数量这些衡量城市企业发展水准的“基本面”,青岛也依然需要有更大的突破和创新。
调整“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这是改革开放的恒常主题,但是对于北方的、有着儒家传统又有着较早开埠经历的青岛而言,却有着它的特殊性。“官本位”的管理思维如何转切实换为“店小二”的服务理念,如何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座城市正在努力。成效如何?往往最直观地反映在经济走势的起落之间。
(二)
改革开放40年,在宏阔的时代主题之下,围绕着这一个个更为具体的“青岛课题”,这座城市一次次精彩作答,深刻改变着城市的面目,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让青岛成为了今天的青岛。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这座城市以“创新+三个更加”为目标要求,一个由创新驱动,更加富有活力、更加时尚美丽、更加独具魅力的青岛,一个升级版的青岛,以弄潮儿的姿态,正勇立于时代发展的潮头。
这是一个创新驱动的青岛。
创新在城市发展的引擎中,输出的动力日益澎湃。受惠于全球化的浪潮,青岛和许多城市一样,也是靠引进技术、靠成本优势、靠后发优势,不断拓展着市场的边界和创新的家底。但是随着发展水平的跃升、随着技术新浪潮的出现,这座城市正悄然实现着创新能力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转换。
在海洋领域,依托一批“国字号”创新平台和科研院所,青岛已成全球海洋科研重地;在高端制造领域,成功打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一创新链条的中车四方,已经成为中国制造的标志性企业,正在研发的磁悬浮列车,则进一步放大着这种领先的创新优势。更重要的是,凭借对全球产业变革趋势的准确研判,对国内城市竞争态势的超前把握,以及对青岛城市禀赋的深刻洞察,青岛聚焦创新、创业,引导各行业各领域强化创新意识、增强创新本领、优化创新环境,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包括全市研发经费(R&D)、发明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授权量、技术合同交易额等在内的核心数据都被快速刷新。
这是一个更加富有活力的青岛。
这份活力最生动的体现是人。一个城市的成长高度,不会由摩天大楼的高度标定,它取决于这座城市生活的丰富和价值观的多元程度,取决于每一个人内心的丰盈程度。有人说,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中国人,是过往40年改革开放最大的获益族群,他们经历了野蛮生长的财富大爆炸,当今中国的几乎所有商业场景和价值观模型,都来自他们的创造,并对社会阶层的固化抱有极大的忧虑。但是,青岛的图景会消解这份担忧。不用专门走进一个个孵化器,不用去特意参观创业咖啡,人们不经意间就会与创新、创业、创客的故事劈面相遇,那些草根的创业者们淋漓的创新元气和充沛的创业热情,会让你触摸到这座城市活力充沛的密码。
当然,经济的活力更是举足轻重。围绕高质量发展,加速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这座城市的产业结构和产业能级都在根本性重塑。曾经的轻纺城市,后来的家电名城,如今在互联网时代寻求新的竞争优势。智慧生活、新能源、生物制药、新材料等诸多前沿产业,都有着青岛企业引领的身影。它们用积极进取的姿态,不断拓展着城市的想像空间。一组数字的对比,也许最有说服力。与40年前相比,青岛生产总值是当时的260多倍,人均生产总值是160多倍,财政收入是80多倍,工业总产值是300多倍,城乡居民收入分别是130多倍、120多倍,存款余额是则是2000多倍……
活力还来自于城市空间的有效支撑。改革开放40年,随着城市空间的科学拓展,青岛城市格局不断优化。湾区都会的“大模样”日益显现。近年来,这座城市从产业配置、交通优化、管理细化等多个层级全面推进,坚持“全市一盘棋”,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产业布局、功能布局,实现资源、要素、产业、项目在空间上的合理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从而让全域发展的“大青岛”活力四射。
这是一个更加时尚美丽的青岛。
开放和时尚美丽永远是相伴偕行。这座城市时尚美丽的气质塑造,与城市开放的进程密不可分。不用提开埠之初,这座城市就凭第一个有汽车的城市、建设了中国第一条公路、生产出了中国第一台火车机车和第一瓶矿泉水、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帆船俱乐部、建设了亚洲第一个海洋馆等多个中国第一,站在了时尚的最前沿;也不用回溯改革开放40年来,啤酒节,电影之都、帆船航海等这些城市全新的时尚元素,闪耀出的日益璀璨的光芒;只要在这座城市随意的漫步,时尚美丽的气息就会轻易将你熏染。整洁的街道、个性的建筑、园林般匠心独运的绿化,特别是晚上绚烂的“灯光秀”……青岛的时尚美丽,直抵人心。
而这种氛围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近年来青岛独特的“时尚+”的城市发展理念。以时尚为追求,把更多前沿的理念、先进的技术、多元的文化、开放的元素注入到城市生活中,创造更多新时代的时尚标志,给城市带来更多新活力、新气象。仅从“时尚+科技”的维度观察,青岛深谙时尚和科技的高度相关性,将科技看作时尚的助推器、把时尚当成科技的风向标。正是在这一视角之下,无人驾驶、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智能家居等既是科技也是时尚,通过科技的进步激发时尚的火花,使得青岛的时尚步伐始终走在时代前沿。
这是一个更加独具魅力的青岛。
这份独特魅力,受惠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更依靠不同时代每一位建设者的悉心呵护。改革开放40年来,正是当初城市重心的果敢东移,巧妙平衡了“保护”与“发展”这道几乎困扰所有城市的难题,随后,在城市的有机拓展中,“山海城”和谐交融,“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城市风貌,都被当作城市最重要的符号被有机传承和创造性转化。
这份魅力,还得益于青岛一个个优秀的品牌,它们极其深入地参与了青岛独特形象的塑造。在改革开放之初,青岛啤酒某种程度上就是青岛的形象大使,它让这座城市迅速与世界拉近距离。近年来,青岛啤酒已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在发达国家、世界顶级都市,青岛啤酒成为认识中国、了解青岛的重要符号。青岛啤酒的成长,其实就是品牌与城市发展相互成就的经典案例。海尔是另一个典型的例证。这个当年濒临破产的集体小厂,用不断变革,不断颠覆,从西方管理的追随者,成长为互联网时代世界管理新模式的输出者。而30多年来,海尔这个品牌所蕴含的自以为非、敢于创新、勇闯无人区等这些品质,也在潜移默化中沉淀入城市的基因。
(三)
四十不惑。
改革开放40年,站在这个历史性的节点,眺望未来。青岛这座“以改革开放而兴”的城市,惟有抱持“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勇气和决心,惟有用一系列更大力度的改革开放举措,才能在新时代,创造出新的辉煌、书写新的业绩。
今天的世界,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挑战前所未有,逆全球化趋向不断涌现。但越是在这样的时候,越要求我们在不畏浮云遮望眼中把握历史规律,善于在拨云见日中认清世界大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已经雄辩地指出,世界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日益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推进互联互通、加快融合发展成为促进共同繁荣发展的必然选择。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这是中国基于发展需要做出的战略抉择,也是整个时代演进的大逻辑。
具体到青岛而言,城市的经济发展正步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周期,面对高质量发展的全新要求和新旧动能转换国家综合试验区建设这一宝贵的机遇,青岛要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般的城市竞争中脱颖而出,要在全省、全国、全球的坐标系中,赢得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率先发展、走在前列……唯有立志“改革开放再出发”,坚持用改革开放的思路和办法解决问题,才能赢得新优势、掌握主动权。否则,机遇的窗口期就会稍纵即逝,城市固有优势也会很快滑落,既有短板还可能进一步放大,稍不留神就会落伍掉队。
改革开放再出发,青岛要不忘初心,砥砺奋进。要始终保持改革开放初期那种敢为人先、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强化“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虽然我们身处的发展阶段、发展环境甚至面对的发展问题,都与40年前不可同日而语,但40年来,那一次次从“0到1”的大胆突破,一次次敢为人先的锐意探索,依然是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在过去的40年中推动青岛一次次向上跃升,在“再出发”的全新征程上,它依然是推动城市变革最需要的精神底色。
改革开放再出发,还需要有新的突破和超越、需要有新的思想解放,更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和定力。“再出发”是在“深水区”里行进,无底可触、无石可摸,挑战更大、困难更多,形势也更为急迫。因为当下的青岛,如果一切按部就班、循规蹈矩,不把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就无法寻获新动力、无法迈上新台阶。“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改革开放之初振聋发聩的判断,同样适用于今天。
“改革开放40年,虽然我们已走过万水千山,但仍需要不断跋山涉水。”
牢记总书记嘱托,率先走在前列。站在这一历史性的节点,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青岛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踏上“再出发”的全新征程,开始更为壮阔的逐梦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