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阅更多2014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1月14日在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长 朱晓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江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13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镇江在现代化建设征程上奋力前行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八项工程”,全力实施“四大行动”,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较好完成了市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50亿元,增长1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4.5亿元,增长18.1%;固定资产投资1777.2亿元,增长2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33050元、16260元,增长10%和12%。
一年来,围绕全市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开展了八个方面工作:
一、抓项目、建园区,产业“三集”有效推进。在推进重大产业项目上,通过领导挂钩、每月调度、现场观摩等方式,不断浓厚项目建设氛围。200个重点产业项目完成投资658亿元;举办140余场专题招商活动,新批外资项目162个,预计实际利用外资30.7亿美元;新增到位国资147.7亿元;实际利用市外民资535.7亿元。丹阳市鱼跃医疗设备、国际眼镜城等一批超50亿元项目加快推进;句容市总投资超百亿元的雨润欢乐城、超40亿元的轨道交通等项目顺利签约;扬中市中海粮油加工产业园等5个百亿元项目成功引进。在推进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上,坚持每月调度、现场督查,三大类80个产业园区规划基本完成,20个先进制造业特色园区实现应税销售1230.9亿元,占全市的37.6%;30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实现营业收入910亿元,占全市的48%;3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新增高效农业面积8万亩,占全市的35.6%,新增2个达到省级标准的农业园区。中瑞生态产业园加快推进,镇江生态文明先行区开始启动,对台合作十大载体着手建设,海峡两岸新材料产业合作示范区获国家批准。在全力服务企业发展上,每月召开企业家早餐会,及时出台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相关政策,深入企业开展“帮困解难服务月”活动,有效解决各类问题。全年净增定报企业324家,新增年销售超百亿企业2家、总数达9家。
二、转方式、调结构,创新发展步伐加快。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5%,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戴庄经验”全省推广。编制航空航天产业等发展规划,新兴产业呈现集聚发展态势,实现销售3002亿元,增长33.2%;完成技改投资241.9亿元,增长25.9%。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3.2%,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全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完成,镇江电子口岸服务平台投入使用,惠龙港物流交易额超500亿元,镇江“好产品网上展销馆”上线运行;社会融资规模达874亿元,其中直接融资383亿元,成立市金融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建设扎实开展,新增9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4个省级以上科技孵化器;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4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6.8%,保持全省第一,连续第九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省“双创”计划人才(团队)达200人;成功举办首届技能人才博览会。
三、重统筹、优功能,城乡面貌显著改变。主城区东吴路绿地广场、官塘桥路快速化改造、跑马山公园等40项城建重点工程如期完成。312国道南移、五凤口高架等骨干交通项目加快推进,京沪高铁沿线环境整治和绿化获省一等奖。“7+1”旧城区城中村改造征收拆迁基本完成。高校园区完成部分基础设施建设,镇江技师学院主体竣工,市委党校、镇江高专和共享区体育馆开工建设。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美丽城市”市长月度督查活动取得积极成效。丹阳市滨江新城总体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论证,练湖水城建设及西城区等片区改造全面拉开;句容市北部新城建设全面启动,宁杭高铁句容西站投入运营,宁句城际轨道交通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扬中市完成奥体中心主体建设,长江三桥建设进展顺利。全市“三新”建设深入推进,新建农民安置房21.8万平方米。村庄环境整治全面完成,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古运河风光带加快建设,和畅洲、江心洲水毁修复工程顺利推进,抗旱救灾工作有效开展。
四、抓整治、促提升,生态建设成效明显。率先编制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划定生态红线。扎实推进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工作,低碳九大行动深入实施,官塘新城成为亚太经合组织低碳示范城镇试点。国家森林城市40项创建指标全部达标,新增绿化造林9.7万亩。东部地区异味治理和韦岗地区大气环境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蓝天工程”83个项目全面完成,秸秆禁烧工作全省领先。完成国家级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一期工程。关闭化工企业61家,淘汰落后产能企业35家。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126项工程扎实推进,市区水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地表水好于III类水质的比例达66.1%。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监测指数列全省首位,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顺利通过中国人居环境奖专家组考核验收。
五、顺民意、惠民生,群众生活持续改善。“百村万户”双达标行动深入开展,50%的农村低收入户和经济薄弱村达标。扶持创业1.2万人,新增城镇就业7.2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社会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城乡基本保障覆盖率达97.5%,城乡低保标准实现一体化。物价水平总体稳定,发放临时价格补贴1022万元,惠及5万多名困难群众;新增平价商店31家。文明城市创建综合测评取得近年来最好成绩。成功举办“长江国际音乐节”,新增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成市民公共文化广场260个。企业职工文化建设经验全省推广。“赛珍珠文化交流”活动富有特色,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史料馆建成开馆。率先推进苏南教育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扎实开展国家学前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稳步推进校车公交化改革,创办镇江第一外国语学校、恢复崇实女子中学,东方技校投入运行,镇江高专通过省级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高校为地方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健康镇江行动”深入实施,公立医院改革不断深化,市二院、市精神卫生中心顺利搬迁,318家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市体育会展中心建成开放。成功举办直通巴黎男子乒乓球选拔赛、舜天中国足球超级联赛,城市生活融入新元素。
六、打基础、强基层,社会活力不断增强。圆满完成村居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城乡和谐社区达标率分别达85.6%和88.3%。“平安镇江”、“法治镇江”建设和“六五普法”工作扎实推进,社会管理不断加强,信访形势总体平稳,再度获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荣获“长安杯”。第三次经济普查扎实开展。全国双拥模范城“七创”工作通过中期评估。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物资库”、“专家库”建设和实战型应急演练取得积极成效。有效应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12年“双下降”,食品药品和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得到有效落实。审计、人口计生、侨务、民族宗教、机关事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编制、档案、地方志、防震、供销、科普、老龄、妇女儿童、关心下一代、残疾人、慈善和红十字等事业取得新进展,国家安全、国防教育、人民武装、人民防空、援藏援疆等工作进一步加强。
七、抢机遇、创特色,各地发展亮点纷呈。丹阳市规划建设“6+1”重点产业园区,新增上市企业2家,创成全省首家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句容市抢抓宁镇扬同城化机遇,城乡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现代农业、生态建设走在全省前列。扬中市成功举办第八届省园博会,加快推进产城融合,充分展示“小城办大事”的魄力。丹徒区积极呼应主城南移,以北汽项目为带动,大项目建设、高校园区建设和生态建设成效明显。京口区坚持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爱励铝业、财富广场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润州区一手抓国家级高新区创建,一手抓现代服务业发展,区域经济整体水平明显提升。镇江新区以跻身国家级开发区第一方阵为目标,狠抓项目、载体和人才建设,综合发展评价指数由第24位上升至18位。“三山”景区扎扎实实做规划、打基础、上项目,长江路景观提升等工程顺利完成,旅游综合收入实现翻番。
八、转作风、提效能,自身建设全面加强。坚持集思广益。重大行政决策充分听取人大、政协、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专家学者、老同志、网民代表、广大市民等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并自觉接受监督,不断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坚持依法行政。完善规范性文件、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健全政务公开、定期新闻发布制度,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在全省率先完成法治政府建设阶段性工作目标。政府系统承办人大代表建议169件,满意率达100%;办理政协提案383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100%。坚持例会制度。每月召开一次市长工作会议、两次政府常务会议、两次规委会,举办一次政府系统领导干部集中学习会。一年来,规委会共对300多个项目进行了严格审查,保证了项目质量。坚持转变作风。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十项规定”,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明显下降;以市政府名义下发文件同比减少37.6%。立足解决问题,深入基层一线,扎实开展“三解三促”活动;以“加强纪律性、增强执行力”为主题,在全省率先开展公务员集中军训,全面提升了公务人员的精气神。坚持提升效能。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行政审批事项压缩25.3%,成立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承诺件办理时限由14.6个工作日压缩到4.9个。
需要向大会报告的是,受宏观环境和政策变化影响,市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个别指标未能完成;少数项目也未能按计划实施,对此都按照投资总额不变、项目个数不减的要求,及时替换了新项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努力加以防止,确保人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各位代表!回顾去年的工作,我们最深刻的体会是:作决策、抓发展、办事情,一定要以镇江人民感到高兴、满意和自豪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定要用踏踏实实做事、真心实意为民来赢得全市人民的信赖、支持和认可。一年来,我们抓了主体功能区规划、产业“三集”发展、低碳城市建设、北汽项目落户等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做了中山西路改造、南门大街整治出新等改变城市面貌的实事,办了智能公交、南山绿道、公共自行车投放等受到普遍认可的好事。实践证明,人民与党委、政府良性互动谋发展、同心协力干事业,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力量源泉,更是今后必须长期坚持和弘扬的宝贵财富。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镇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人民警察,向垂直部门和驻镇单位,以及离退休老同志和所有关心支持镇江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产业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服务业占比不高,节能减排任务艰巨;优质大项目仍然缺乏,经济增长的后劲和动力不强,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仍存在一些不足,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问题反映强烈;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不快,民生改善还需继续加大力度;机关作风、服务效能还要进一步改进和提升。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扎实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