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这样形容藏鸡:“草原鸡的自然,乌鸡的滋养,珍珠鸡的玲珑,取之精华,集之大成,世界屋脊上,孕育出藏鸡界的珠穆朗玛。”从这句描述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藏鸡在众多美味中独树一帜的地位。
近年来,我区以鸡、鸭养殖为主的禽类养殖业从传统的散户养殖到规模养殖,再到产业化、标准化,走出一条抓龙头、建基地、促调整、兴产业的发展之路,成了一条群众致富的阳光路。
科学举措——
阳光产业强力推进
我区的山南、拉萨、昌都、日喀则、林芝、那曲和阿里的部分县及乡村,农牧民群众都有养殖禽类的习惯,但普遍存在品种单一、养殖规模不大、养殖效益低下等问题。
“禽类养殖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周期短、利益高的特点,实为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早在2004年,我区按照“区域集中、规模做大、质量提升、效益提高”的要求,逐年加大农牧业特色产业投资力度。
从此,以鸡、鸭为主的禽类养殖逐步成为促进农牧民群众增收的阳光产业。
这几年,涉农部门和有关县突出禽类养殖在农牧业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作用,将发展禽类养殖业作为地区特色产业的一个重点,在加快禽类养殖小区建设、推进家禽业生产方式转变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着力培育养殖优势区域;建立完善支撑体系;高度重视品种引进;注重典型示范引路。
科学的决策和准确的定位,为禽类养殖基地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4至2012年间,我区共扶持发展藏鸡养殖、繁育项目共计48个。计划总投资为17700万元,至2012年底,实际完成投资16953万元,其中完成国家投资9740万元,国家投资完成率为100%。
专业合作——
共同抵御市场风险
禽类养殖是技术性相对较强的工作,再加上市场瞬息万变,单个养殖户的养殖事业很容易被禽病乃至市场所吞噬。
规避和抵御风险,大力发展大户及专业合作社,是我区做大做强禽类养殖业的“秘诀”之一。
在乃东县泽当镇泽当居委会,养殖大户益西卓嘎美名远播。2008年,她牵头组建乃东县贡桑禽类养殖专业合作社,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组织和引导农牧民加大以藏鸡为主的禽类养殖规模,增强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大大提高禽类养殖组织化程度。截至目前,合作社肉鸡、藏鸡出栏150万只,产值达3750万元,纯收入500余万元,户均收入4500余元。
在其他禽类养殖地区和大县,一批带动能力强、能共同抵御市场风险的养殖大户和专业合作社正茁壮成长。专业合作社、养殖大户正与养殖户形成一个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支撑着禽类养殖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形成一个大的利益共同体以后,我们实行禽病的统防统治,从养殖到销售形成一个很好的整体,也和饲料生产龙头企业实现有效对接!”乃东县贡桑禽类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益西卓嘎如此评价专业合作社的好处。
龙头带动——
携手走产业化之路
近年来,我区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把禽类养殖业推上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之路。
在加快禽类养殖业发展步伐之初,全区就确定建立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分散的农户,使禽类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紧密联结,环环相扣,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方式。
2003年6月,由湖南科隆公司、地区乡企开发公司、地区江河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山南雅砻畜禽有限责任公司成立。该公司建有种鸡场、商品鸡鸭饲养场、孵化车间、饲料厂、产品深加工厂等,年可加工藏鸡100万只,藏鸡蛋8000万枚,孵化种苗200万羽,加工生产饲料8000吨。
在公司的带动下,农牧民的养殖积极性与日俱增。现在,仅藏鸡蛋加工销售一项可为农牧民年增收纯利600万元。
日前,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几年,公司不断扩大销售网络,已在全国8省建立藏鸡蛋、藏鸡等西藏特色农产品的销售网点。有800多家超市销售公司产品,供不应求,市场前景看好。仅拉萨市就设有67个超市销售专柜。”
拉萨市达孜县邦堆乡邦堆村20户农户家门前都多了一间小房子,说是房子,其实是新型的鸡舍,这些鸡舍是西藏艾斯特食品有限公司出资为农户修建的。西藏艾斯特食品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让企业参与肉鸭、藏鸡、野生斑头雁产业化发展的运作,并和饲养户签订购销合同,由企业来承担农牧民在养殖过程中的大部分风险。目前,每户农户养殖的藏鸡都在50只以上,所产的藏鸡蛋由公司统一收购,这里的藏鸡蛋已在拉萨上市,市民能在超市等地方买到。
如今,我区一大批禽类养殖专业合作社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带动饲养规模,促进销售,加快禽类产业化进程。
自治区农牧厅计财处处长阿旺告诉记者:“藏鸡只是我区众多特色农产品中的一个,‘十二五’期间,我区将以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快速增加农牧民收入为首要任务,继续增加农牧业投入,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提高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发展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扎实推动农牧业经济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实现跨越式发展。”
(责任编辑: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