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为“安徽梦”插上翅膀

2013年09月10日 00:00   来源:新安晚报   

  编者按

  江淮大地,锦绣多姿。在波澜壮阔的中国改革史中,安徽频频站在改革的潮头。35年前,这里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锐意进取的“改革精神”不仅在小岗扎下了根,而且迅速传向神州大地。如今,再次审视江淮大地上那动人心魄的发展轨迹——现代金融、信息、物流等产业做大做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齐头并进,安徽再一次站在经济转型的“大浪潮头”。

  今年3月以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多个场合提到“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提出明确方向。

  由此开始,一场从中央席卷地方的经济转型大幕正式开启。

  安徽,这个中国改革的发源地,从没有忘记富民强省的梦想。在“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感召下,安徽正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在经济转型的道路上。

  看成就

  经济腾飞铸就“转型基石”

  转型离不开良好的经济基础。回首近几年的发展历程,安徽经济成就无疑是发展中最大的亮点和关键词。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环境,安徽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势头。初步核算,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859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0.9%。

  当然,对于发展中的安徽来说,经济转型的“坡”和“坎”并不少:有效需求不足导致消费动力不畅、企业经营仍面临不少困难、外资后劲稍显不足、优势产业发展面临较大压力……

  “就拿制造业来说,我们的能耗是日本的九倍,是德国的六倍,是美国的四倍。过去靠拼土地招商引资,现在土地越来越贵,征地越来越难,环境要求越来越高,环境的成本必须也是越来越高。这些都是企业遇到的共性问题,也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新形势。”省经信委主任牛弩韬表示。

  可以说,经济转型已经是大势所趋。“安徽经济总体运行缓中趋稳、稳中见好,但仍然面临波动和下行压力,转型是必然。”这是我省诸多经济专家的共识。

  不过,我们也欣喜地看到,支撑我省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依然较强,经济转型面临良好开局。

  上半年,我省生产总值增幅高于全国3.3个百分点,居全国第9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5%,高于全国5.2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居全国第2位……

  经济的快速发展,让我省企业成为各种榜单的常客。

  中国企业联合会发布的“2013中国企业500强”中,13家安徽企业榜上有名,比去年增加一家;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13中国民企500强”中,我省也有三家企业上榜……

  今天,当我们盘点累累硕果,可以惊喜地发现,安徽经济已经迈出经济转型最坚实的一步。

  看发展

  “安徽智造”引领经济转型

  这是一个“创新为王”的时代,科技创新的“浪潮”正席卷中华大地,安徽省会合肥也是其中的佼佼者。

  翻开如今的合肥地图,你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东连长三角,西接中四角,合肥处于中间的交点。这样得天独厚的区域位置,给了合肥前所未有的机遇,而“安徽智造”正在这片土地上散发光芒。

  时间回到2009年2月,合肥市成为国家首批13个“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之一。

  从这一刻开始,合肥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异军突起。

  2010年1月,合肥拥有了世界首条纯电动公交示范运营线路。

  2010年6月,合肥再次被国家四部委批准为首批5个“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城市”之一。

  截至去年底,合肥新能源汽车聚集产业链企业30多家,实现产值50亿元,已推广新能源汽车5622辆,占全国推广总量的20%,在各试点城市中位列第一。

  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只是“安徽智造”的缩影。不沿边、不靠海、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安徽省,却正在成为科技创新的“引领者”。

  2013年上半年,在传统的煤炭、钢铁产业遭遇下行周期的不利局面下,安徽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增长中占比超过1/3,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4.5%,增速居全国第二。

  “面对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严峻形势,盲目投资肯定不行,必须通过技术改造这个抓手,加大创新驱动和内涵式改造步伐。这既利于稳增长,又利于调结构。”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看动力

  “两化融合”助推经济升级

  广博的江淮大地上,从来不缺少进取的动力。

  2013年6月28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推广会议在合肥召开。

  “请打开美食节目。”会议主持人对着台上的电视说了一句话,电视很“智能”地找到了一档美食节目,并自动播放。

  这里正在举行的是“安徽省家电领域智能语音技术应用推广会议”,会议上展现的智能家电让与会者眼前一亮:微波炉像个管家一样,能跟你聊聊今天的健康菜谱;回家打开冰箱时,它会主动提醒你哪些食材已过期……

  “未来家电不仅听得见,更要听得懂;不仅能听得懂,更要能产生联动,实现远程遥控。”安徽科大讯飞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据了解,今年我省将推动相关语音企业与电视企业深度合作,在合肥共建语音联合实验室,实现电视语音产品产业化生产。

  将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起来,我省的语音产业无疑走在“两化融合”的最前列。

  如今,从家电行业到汽车行业,从装备制造到平板显示,信息化的应用在安徽工业企业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普遍。

  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全省工业化水平也从2005年的34.3%提高到2012年的46.6%,工业增速连续多年超过全国水平,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8.2%。

  看活力

  民营经济成转型“生力军”

  如今,安徽的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角”。

  2013年8月30日,一场民营经济政策“大讲堂”在安徽亳州开讲,超过200位民营企业的负责人来到现场。吸引这些企业家的正是这次巡讲的“高规格”,“讲师们”都是省财政、金融、税务、人社等多部门及有关金融机构的专家,他们主要介绍民营经济中占主力的中小微企业融资方式及渠道。

  “很多民营企业都面临融资难问题,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了解到融资的形式还有很多种,对我们企业未来发展非常有帮助。”亳州一家中小企业的负责人代辉告诉记者。

  实际上,这个活动只是我省扶持民营经济的努力之一。今年上半年,我省出台了民营经济二十条,不仅为民营企业“减负”,各项优惠政策也为我省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最好的环境。

  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我省民营经济的活力被深度激发,已经驶入发展“快车道”。前4个月,全省民营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477.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6%。

  “民营经济和两化融合是我省工业强省的‘两面大旗’,也是加速探索转型发展新路径。”省经信委主任牛弩韬介绍,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省经济转型的“生力军”。

(责任编辑:王姣雁)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