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本强基平安在身边 重庆群众安全感指数90%以上

2013年09月16日 10:14   来源:重庆日报   

  8月15日23时,呼啸的警笛划破了夜的宁静。沙坪坝区梨树湾工业园附近一幢单体楼内,5名正在吸食毒品的“瘾君子”被警方抓个正着。他们本以为神鬼不知,不料还是被警方发现了蛛丝马迹——社区民警在入户走访时获得他们吸毒的线索。

  随着警力向社区楼栋下沉,一个个影响平安的“毒瘤”被及时消除。着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才能让平安的基石更牢固稳健。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积极贯彻十八大精神,按照十八大“深化平安建设”的要求,以基层基础建设为重点,部署开展深化平安建设一系列举措,以增强公众安全感、提升司法公信力、提高群众满意度为目标,不断满足群众对平安建设的新期待,取得明显实效。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市来信上访总量和区县信访总量双下降,八类暴力刑事案件数量继续呈下降趋势,全市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群众安全感指数继续保持在90%以上。

  主动回应群众诉求

  积极化解社会矛盾

  今年2月,万州区沙河街道许多居民向社区居委会反映,辖区的沙田路坑洼不平,一遇到下雨更是寸步难行,这样的情况有10多年了。他们找了好多部门反映,问题一直难以解决。

  社区工作人员把这一问题录入“万州区群众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区群众工作指挥中心经过研判,把难题交到了区交委负责解决。责任落实到部门,区交委主要负责人随后到达现场,很快形成了解决方案,并将沙田路整治纳入今年建设规划。4月底工程启动,6月底竣工通车。

  为及时回应和满足群众合理诉求,万州区从今年初开始全面推行群众工作信息化建设,群众诉求一旦录入信息系统,就会第一时间落实到责任部门,并要求限时办结,否则系统会自动亮出红、黄牌,还要纳入班子和干部个人的综合考核。这一方式倒逼干部转变作风,积极回应群众诉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扎实开展干部下访群众工作,积极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建立健全群众权益维护长效机制。今年以来,全市来信上访总量同比下降13.6%,区县信访总量下降11.9%。

  在满足群众合理诉求的同时,我市进一步建立完善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相结合的大调解体系,近30万件矛盾纠纷被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一线基层。

  专群结合

  打造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老板,给我烤条鱼,两瓶啤酒。”今年2月16日晚,九龙坡区广厦城附近搞餐饮的吴师傅正准备关门,身后突然蹿出一名醉醺醺的男子。吴师傅把他劝出了小店,随后关了店门回家。

  走过两条街,吴师傅有些不放心又折返回来,眼前的情景让他顿时傻了眼:店门被撬开,空啤酒瓶散落一地,鱼缸被砸碎,里面的鱼全死了。

  吴师傅怀疑是刚才那名醉酒男子报复所为,但已看不到男子身影。正在附近巡逻的民警周建勇出现了,他开着警车和吴师傅沿着广厦城小区外的道路寻找,在另外一小区门口发现该男子正在和一名保安撕扯。周建勇立即上前将他制服。经警方调查,该男子承认吴师傅的店面是他撬开的,并对吴师傅作出了相应经济赔偿。

  广厦城所在的九龙山片区离辖区派出所较远,九龙坡警方在此成立了中心警务室,并圈定8个治安复杂点。白天,居委会组织“大姐大妈红袖笼服务队”,负责巡逻和蹲点看守;晚间,社区民警带领8名专职巡防队员在每天23点至次日凌晨5点开展巡防。近一年来,抓获现行犯罪嫌疑人4人,入室盗窃案同比下降42.8%。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把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作为平安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全面加强街面巡逻防控网、社区村社防控网、单位行业防控网等“六张网”建设。截至目前,派出所、警务室总数分别达到701个、2768个,派出所警力达1.37万人,占到区县总警力的近40%。还有大批的群众力量也参与到治安防控中来。

  经过全面摸排和认真筛选,全市还确定476个挂牌整治地区,集中进行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整治,现已破获刑案3600余件。

  截至今年8月,全市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八类暴力犯罪案件在去年下降25.3%的基础上,同比下降13.1%,全市社会治安形势总体向好。

  确保生产生活安全

  建安全保障型城市

  今年5月,由市煤监局、市煤管局牵头,联合公安、监察、国土、安监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组,在没有通报行踪的前提下,突然出现在奉节县。

  经过对奉节县九盘煤矿、双洞子煤矿、新生煤矿等煤矿企业的执法检查,共发现了21项重大安全隐患。联合执法组对这些安全隐患进行分级挂牌督办,明确限期内若没完成整改,煤矿企业将面临停产整顿。

  以安全保障型城市为抓手,围绕《重庆市安全保障型城市发展规划》,我市全面提升安全监管效能,花大力气督促企业全面落实安全主体责任。

  在此基础上,通过持续深化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问题专项整治和“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全市安全生产的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均呈下降趋势。

  在加强群众生产生活安全的同时,我市应急救援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并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省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

  夯实平安和谐根基

  南川区太平场镇的青年艾勇(化名),曾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刑4年。今年4月底,他刑满释放后却发现家中空无一人——原来父母早已离异,对艾勇也不闻不问,这让他非常伤心。

  司法所工作人员通过艾勇的邻居、亲戚,联系上艾勇的父亲,劝说父亲能够给予儿子一些关怀,帮助他重新回归社会。父亲最终接回了儿子。

  司法所工作人员又努力引导他自食其力。经过沟通交流,艾勇愿意到主城学习厨师技艺,工作人员又苦口婆心,让他父亲出钱支持。现在,艾勇走上了正确的人生道路。

  今年以来,我市努力探索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方式。刑释人员帮教率达到98%以上,安置率达到90%以上,帮助他们树立生活信心,自食其力有尊严地生活,逐步回归社会。我市还积极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建立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体系,建立健全微罪不诉人员社区帮教机制,一系列人性化的管理服务措施打开了他们的心结。

  在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方面,我市努力推进流动人口逐步由“社会人”向“社区人”转变,由“社会人”向“单位人”回归;积极保障流动人口参与基层民主政治的权利,全市452万流动务工人员纳入了各级工会组织的有效管理;通过法律援助等手段,切实维护了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

  站在新的起点,平安重庆建设任重道远。顺应群众对平安工作的新期待,深化平安重庆建设的视野还会更开阔,层次还会更提高,措施还会更重实效。一座平安、稳定、和谐的西部直辖市正向我们走来。

(责任编辑:石兰)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