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回家看看"入法仍难圆团聚梦 你回家过中秋吗?

2013年09月18日 08:20   来源:当代生活报   

  核心提示

  中秋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个被许多老人看作是团圆的节日,子女们都回家过节了吗?今年7月1日,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施行,“常回家看看”被写入法律条文。新法规施行后就遇到了首个团圆节,那些过去不常回家看看的儿女,会不会因为法律的出台而常回家看看?9月17日,记者进行了一番走访调查。

  事例

  4年没和孩子 一起过中秋

  17日上午11时许,南宁市民主路官塘菜市内。

  “阿姨您就买这么少?”菜贩问。

  “孩子又不回来,两个老人够吃了。”一位老人边回答边把菜收进手推车。

  这位老人便是刘阿姨,今年68岁的她目前与老伴两人独自在南宁生活。“孩子都在外地工作,很少回来。”刘阿姨说,儿子在深圳当职员,女儿在长沙当会计,由于路途遥远,放假的时间不够长,孩子们已经有4年没有回来过中秋节了。“作为父母,我们都挺想他们回来过节的,但孩子们在外挣钱也不容易,能打个电话问候下也满足了。”刘阿姨说,前几日孩子们还给老人寄来了月饼,两位老人开心极了,“知道孩子惦记着我们两老就够了。”刘阿姨乐呵呵地说道。

  调查

  80%在异乡子女 不能常回家

  像刘阿姨这样,不能与孩子一起过节的父母多不多?有多少子女中秋节能常回家过节?记者对30名市民进行随机调查。为了让调查结果更准确,记者采访的这30人中,15名是南宁本地人,15名为外来务工人员。

  而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受访的15名“老南宁”,中秋节都会回家过节。“和父母在同一个城市,过节当然会聚在一起。”市民黄先生表示这个结果对于本地人来说无可厚非,但这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可就不一定了。果然,在受访的另外15名外来务工人员中,有12人中秋节很少回家过节,所占比例达到了80%。这些受访者表示,他们不只是中秋节难回家过节,就连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甚至国庆黄金周都不一定能回家看望父母。

  而对于“常回家看看”被写入法律这一纸文书,多数受访者表示没受到多大影响,过去有条件能常回家看看的还是会常回家看看,而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回家陪老人过节的依旧没有回家。

  探因

  “忙、远、贵” 拖住回家脚步

  为何常回家过节对于外来务工人员来说这么难?记者发现,是“忙、远、贵”等原因拖住回家的脚步。

  “我们都知道要常回家看看,也想常回家看看,但受到太多的现实困扰。”张先生说,自己的家在桂林平乐的一个小山村,而上班的地方却是广州。由于工作忙,假日少,且路途遥远,他已经有3年没回家过中秋节,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回家陪陪父母。“自己心里也很内疚,虽然不能回家,但对爸妈还是很牵挂,只要有机会回家,我都会呆在家里,哪也不去,就想陪陪父母。”张先生说道。

  其实,不只身在异地的儿女没有能力实现“常回家看看”,很多同在一个城市的儿女与父母,也做不到“常常见面”。市民梁女士和丈夫是双职工,孩子今年又刚满岁。夫妻俩上班时间给单位,下班了还一心扑到孩子身上,“老人家身体不怎么好,又不能把孩子丢给老人带,如此忙碌下来,陪父母的时间自然也少了。”梁女士无奈地说。

  呼吁

  无论多难 尽量回家看看

  在“常回家看看”这个话题在民间引起广泛讨论的同时,我们听到了父母的期盼、理解和无奈,也了解了子女的为难和苦衷。而在网上,有不少网友支招如何给父母带去“精神慰藉”。网友“亲亲宝贝”说:“如果实在无法回家与父母相聚,可以平时多和父母聊天谈心,例如打电话或通过电脑与父母视频。”而网友“QJ7562”则表示,年轻人还是赶紧好好工作积累条件,将来买套大房子,把父母亲接来一起住。也许关怀父母老人的方式有很多很多,但无论怎样,中秋节作为象征团圆的美好日子,如果可以,子女们还是尽量常回家看看!

  观点

  倡导性法规 对亲情无硬约束力

  “‘常回家看看’法规的出台本意是好的,倡导我们年轻人多关心父母以及老一辈,明确关心关爱老人的义务。但这法规同时也存在着弊端。”广西金桂北斗律师事务所林有锦律师表示,将“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更倾向于一种倡导性的法规,而这样的法规其实对于亲情没有硬约束力。而法规中,对于不履行义务的人,应承担什么责任;怎样的次数和频率才构成不常回家看看等,这些都没有明确的规定。林有锦认为,在这样的情况下,法规在实施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障碍。只有不断去完善它,对相关的法规条款进行细化和明确,才能真正起到法律作用。

  而广西社科院数量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姚华说:“我相信绝大部分的人都是想常回家看看的,只是有太多的现实因素不允许。有关部门应加快落实‘带薪休假’制度,不断完善促进相关配套政策的出台。”(记者 黄婧 实习生 梁玲玲)

(责任编辑:王姣雁)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