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西海都市报A10版刊登《是谁霸占了老弱病残孕专座》一文后,文中提到的那位外地口音、须发全白的老人寄来一封信,发表他的观点。于是,引发了一场关于公交车上该不该让座的讨论。
观点一:文明和美德不能丢
公交车,是一座城市的流动窗口,能反映一座城市的风貌;让座,尽管是小事,但体现的是一座城市的文明,是对美德的一种发扬。老人在信中说,在公交车上,看到瘦弱的妇女抱着孩子很吃力,他伸出双手接过孩子,举手之劳而已,他相信任何有良知的人都会这样做的。很多老人也持类似的观点,他们认为,无论社会怎么发展,传统美德不能丢,文明不能打折。
观点二:专座是为特殊人群而设
公交车上的老弱病残孕专座为黄色座椅,位于公交车的前半部分,是为特殊人群专门设置的。市民何先生认为,乘客上车后应该自觉去坐后半部分的蓝色座椅,如果黄色座椅空着可以坐,一旦需要让座,应该立马站起来。观点三:每个人都有老的那一天
“每个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20岁小伙小范说,如果站在公交车上的是自己的父母,肯定会希望有人能为他们让个座,如果听说他们一路站回家,肯定会特别心疼,谁都有老的那一天,当我们老了以后,当然也会希望有人能为我们让座。
观点四:年轻人也有特殊情况
一天清晨,小刘拎着一大包东西上了公交车,坐下后她掏出手机给朋友回复短信。一名抱着孩子的男子走了过来,一位老人赶紧起身让座,男子坐下后开始指桑骂槐。小刘说,她并没有注意到男子抱着小孩,当时肚子又疼,加上拎着一大包东西,确实不方便让座,所以才坐着没动。有些愧疚的小刘听男子说自己素质差又自私时,她越想越觉得委屈。“虽说我不是什么道德高尚的人,但坐十次公交车至少会让八次。难道年轻人就不会累吗?就不能有特殊情况吗?”小刘说。
观点五:要不吝啬说“谢谢”
“我很希望他能对我说一句‘谢谢’。”小学生董洁讲述,有一次,在公交车上,一位60岁左右的老人站在她跟前咳嗽,她站起来让座,老人坐下后并没有说一句感谢的话,甚至连看都没看她一眼,让她觉得有些失落。
观点六:不让座者有话说
“每个人都有不让座的权利,没有骂人的权利。”对于不让座就遭受白眼或辱骂的现象,市民黄先生说,坐公交车大家都花同样的钱,买同样的票,为什么要让位给他人呢?让座是个人行为,是自愿的,不能被强迫,那些指责别人素质低的人,也不见得素质有多高。
观点七:不妨讲“先来后到”
“给老弱病残孕让座,是道德行为,‘先来后到’也是一种道德行为,我们的社会秩序应该是先来后到,然后才有‘让’。”市民张先生说,公交车上宣传的只有“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句话,少了“先来后到”这一句。他认为,这就是秩序混乱的原因,如果把“尊老爱幼”改为“先来后到,遵守秩序”或者“施与爱心,尊老爱幼”会不会更好一些?
(责任编辑: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