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甘露杯西藏曲艺大赛在拉萨举行,来自各地区的基层曲艺演员,献上绝手好艺,给人们带来欢笑与快乐的同时,也为自己收获了荣誉和掌声。曲艺艺术对广大群众而言并不陌生,小品、相声、折嘎、格萨尔说唱,都是接着地气贴着百姓心坎的艺术种类。我区曲艺艺术根脉深厚,有许多独具西藏特色的曲种,如喜庆又幽默的折嘎,荡气回肠的格萨尔说唱,说学逗唱的卡夏(类似于单口相声)等等。西藏和平解放之后,又学习了内地传统相声、小品等,并逐渐自成风格,形成了深受群众喜爱的藏语曲艺节目。
曲艺人才队伍日渐壮大
1981年,西藏戏剧曲艺家协会成立, 1989年10月,第二届西藏文代会召开,西藏曲艺家协会从戏剧曲艺家协会分离出来,自成一家,曲艺艺术工作者有了自己真正的“家”。西藏曲艺家协会成立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汲取现代艺术营养,发展创新曲艺艺术,弘扬主旋律,创作出许多声名远播,深受群众喜爱的优秀曲艺节目,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曲艺艺术家,曲艺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年近80岁仍活跃在曲艺舞台上的土登介绍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歌舞队到乡村演出,为了不影响演出质量,要带上音响、道具等很多东西,那时的农村交通条件差,所需道具布景都要人背畜驮,很不方便,而相声、折嘎这类曲艺节目,不需要很多设备,对场地要求也不高,演员也不需要很多。我们就试着表演,结果很受欢迎,每次问群众想看什么节目,都说要相声。当时我们演了《醉酒的危害》和根据侯宝林先生的《夜行记》改编的《交通规则》大受欢迎。
隆子县民间艺术团表演的说唱《圆梦隆子》,日前获得甘露杯西藏曲艺大赛的创作一等奖。近年来,随着我区群众对曲艺节目的需求旺盛,各文艺团体不断加强曲艺人才的培养和曲艺节目的创作表演,特别是民间艺术团的增设,让曲艺人才队伍得到壮大的同时,曲艺精品节目也不断涌现。据西藏曲协工作人员介绍,到目前,西藏曲艺家协会已有会员80余人,各地区都有本地知名的曲艺演员。
1998年6月,拉萨市歌舞团曲艺队成立,西藏有了第一个专业曲艺表演队,2010年,又吸收10名年轻曲艺演员,为曲艺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据西藏曲协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区的曲艺人才辈出。2006年,我区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土登与马季、常宝华等10位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一道获得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另外还有人先后获得中国曲协德艺双馨全国优秀会员、全国优秀中青年曲艺家、中国曲协“曲艺突出贡献奖”等等。
曲艺精品力作不断推出
在每个重大文艺晚会上,语言类节目成为观众最大的期待。群众的需求,催生大量精品力作。西藏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土登介绍说,像折嘎、格萨尔说唱、喇嘛嘛呢等传统曲艺节目,在民间很盛行,大多数地区歌舞团都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将折嘎、格萨尔说唱等搬上舞台,取得很好的效果。相声则是在和平解放以后,在传统“卡夏”节目的基础上,接受内地的相声,形成独具特色的藏语相声小品。
据了解,1982年,拉萨市歌舞团的八名演员代表西藏曲艺队,在苏州参加全国曲艺优秀节目(南方片)的演出,这是西藏第一次参与全国曲艺比赛,所演的折嘎《贺喜》等四个节目全部获奖,让大家信心倍增,激起了推出更多更好曲艺节目的信心。
近年来,我区各文艺团体不断加大对曲艺节目的创作力度,相声形式从单口、对口到群口。化妆音乐相声,有了极大的发展和丰富。2004年,在广西举办的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中,群口相声《文物的呼声》获得一等奖。
传统曲艺焕发生机
除此之外,传统曲艺节目更是焕发出勃勃生机,首届曲艺大赛上,西藏著名曲艺表演家土登首次将格萨尔片段《门岭大战》从民间搬上舞台。1982年,首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上,推出八人弹唱《卡岭域吉》,场面、气势更壮观,音乐形式更丰富,在这届展演上产生了轰动效应。此后,在有关部门的邀请下,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土登在英国伊丽莎白皇宫表演了《宗巴赞帽》,将格萨尔说唱这种传统曲艺艺术带到了国际舞台上。
在曲艺艺术理论研究上,著名剧作家索次在几十年认真研究之上推出《西藏说唱艺术》一书,对西藏曲艺艺术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此外,2006年,西藏曲协在举办《流金岁月》土登从艺60周年专场文艺演出之时,举办藏语相声研讨会,对西藏相声艺术的发展进行规划,为西藏曲艺艺术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责任编辑: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