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拟出台"五大清单"因地制宜推进"老年宜居社区"

2013年10月14日 10:43   来源:解放日报   

 

  昨天,徐汇区宛平居委的“小辈”们和共建单位工作人员来到社区首位百岁老人王瑞宝家中送上生日祝福,并致以重阳节问候。

  让老年人颐养天年的社区,是否都要“千篇一律”?正在探索“老年宜居社区”建设的上海40个试点社区给出不同答案:老年人满意,才是最高衡量标准。目前,市民政局正在制定社区老年人需求、养老设施、服务项目、机构队伍、政策机制等“五大清单”,鼓励社区在确保提供“托底服务”的同时,依据实际情况各有侧重地推进“老年宜居社区”建设,让申城90%由家庭自我照顾的老年人乐享晚年。

  家住静安寺街道愚谷村小区的唐老先生,去年添了一个“一键通”电话。有别于一般固定电话,有关生活服务的项目,如助餐、洗澡、居室打扫、康复护理等,都在这部电话上设置了快捷键,“我只要相应按键,乐龄生活馆的平台服务人员马上就会接到‘订单’,并委托‘后援团’为我‘调兵遣将’,安排上门服务。”他口中的“乐龄生活馆”,是静安寺街道打造老年宜居社区的“不二法宝”。像静安区这样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各种为老设施倘若一味追求“高大全”,显然很难实现。“老年人口密度高,各种社会资源亦呈现高密度分布。”乐龄生活馆工作人员表示,他们辖区内的“后援团”囊括了蔬菜公司、社区便民服务网点、华东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图书馆、煤气公司、区法院等上百家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一个平台整合共享资源,就能为老年人送上贴心服务。”

  作为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上海的社区养老模式无先例可循。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出台《上海市老年宜居社区建设细则》时,没有过多地提达标的标准与条件,“而只是明确了环境优美、居住舒适、设施齐全、服务完善、文明和谐等五个方面的基本框架。我们鼓励社区结合自身特点大胆探索,特别是要善于利用社区资源,引进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区为老服务的事业。”

  记者在一些试点的老年宜居社区发现,这些“没有围栏的养老院”个性鲜明。虹口区欧阳路街道推出为老服务“一条街”,将各类社会组织的为老服务项目归并整合,老年人到此就可享受健身理疗、陪护谈心、生活照料、上网冲浪等多元化服务。而在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宜居社区的建设从“适老性”改造切入。目前,已有168名高龄独居老人家中安装了一套“智能居家宝”,除了和电话机相连的安全终端外,这套系统还包括一个紧急按钮和两个红外线人体感知仪,仪器若未感知到老人活动迹象,就会自动报警。令社区老人感到舒心的还有,安装在楼梯转角处的折叠椅和扶手,极大地减轻了他们上下楼梯的压力,可供租借使用的爬楼机也将投入使用。

  “通过40个老年宜居社区的试点,民政局将针对共性问题,提供市一级层面的政策支持。”市民政局老龄处负责人介绍,根据这些社区的反馈,老式小区老年人上下楼梯问题越来越突出。在前期徐汇区探索租赁电动爬楼机的基础上,市民政局正谋划以补贴形式向全市推广,缓解困扰老年人的上下楼问题。而针对家有失能老人急需专业护理技能培训的呼声,市民政局正在制定相关举措,全力构建老年宜居社区支撑体系。

(责任编辑:宋雅静)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