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公里跑五千个名额,不到一小时就被一抢而空
上海马拉松为何这么火?
有关扩容的建议,赛事组织者表示优先考虑“质”
昨天是2013上海国际马拉松赛10公里跑项目的报名日。组委会透露,线上线下5000个参赛名额,在开放后不到1小时就被一抢而空。“全、半程马拉松和健身跑的报名情况差不多都是这样,很多 ‘常客’也没有报上名,我们只有说抱歉。”赛事组委会一名官员表示。
上海马拉松的热度年年攀高,不少路跑爱好者纷纷建议在参赛名额上扩容。应市民要求,今年组委会增设了10公里跑项目,也因此增加了5000个参赛名额,但另外3个项目的参赛名额维持不变,让人感觉仍不解渴。马拉松,这项最“简单”的运动项目,为何在沪如此受追捧?
跑步为何成新宠
“过去我们长跑队里,50岁就算年轻的了,近几年来大不一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渴望加入进来。”大华长跑队的领队蒋守纲很有感触。过去,跑步还是中老年人唱主角,时下却成为城市中最潮的运动,每年赶赴这场时尚派对成为不少年轻人共同的选择。
跑步为何成为沪上年轻人的健身新宠?“跑步健身简便宜行,而且还可以欣赏景观、融入自然。”在浦东一家货运公司上班的谭小姐说,目前她已经从最初每天跑2公里,提高到每天跑10公里。
社交工具也是促成不少年轻人跟潮跑步的原因。王成涵是位年轻的公务员,他坦言是通过“微信”跑了起来。“我微信朋友圈里的好几个朋友常常晒自己跑步的路线和成果,有一次我随便问了一句,就被灌输了一通跑步的好处,后来就被拉入伙了,现在自己跑、自己晒!”马拉松报名人数的井喷,也与跑步社团的带动有很大关系。设计师周圆4年前在家看了一部跑步题材的电影 《怒火攻心》,一下子脚痒痒。当晚,他就在南浦大桥上跑了2.5公里,从此爱上了夜跑。后来身边的朋友逐渐加入周圆的行列,他索性组建了一家民间跑步俱乐部,取名“Dark Runners”,成员也从最初的4个人到现在超过40人。大华长跑队1994年成立时,只有几个老人家,如今壮大到近300人。这样不断扩军的跑步社团,上海还有很多。如今,世纪公园、徐汇滨江等申城景观地段都活跃着一批跑步社团。
赛事为啥不扩容
去年厦门马拉松参加人数达8万人,台北马拉松更是吸引近10万人。上海马拉松目前仅3.5万人参赛,组委会为何没有选择扩容?“之所以没有放开,还是为了给参赛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从而保证赛事品质。”赛事组委会一名官员说。
上海马拉松连续两年创造了三个全国之“最”:外籍参赛者比例最高、冠军奖金最高、比赛的完赛率最高。其中,超高的完赛率就是对选手安全、比赛质量综合考量的结果。前几年报名参赛的选手,实际上都大大超过最终的人数,然而组委会为保证大赛成功、安全地进行,花了相当大的功夫筛选出最后的参赛名单。
记者采访过程中遇到一位大学生,他平时很少涉足长跑,这一次仅仅因为“跟风”而想报名,“身边很多同学提到马拉松,我也心痒痒,毕竟是一种时尚,而且门槛又低,也算是满足自己的一点虚荣心。”这样的例子并不少。年轻人喜欢尝试新鲜事物无可厚非,但跑马拉松需要一定基础,勉强而为甚至有风险。
世界顶尖马拉松大多以质取胜。世界六大马拉松赛事中,伦敦马拉松今年参赛人数3.6万人,芝加哥马拉松4.5万人。曾经以规模最大自豪的纽约马拉松,过往逾10万人参赛,近年已缩减了一大半。今年的东京马拉松,30多万人申请参加,最终靠抽签确定了3.6万人。
扩容有难度,那么上海马拉松能否在确保报名的公平、公正方面做点文章呢?为此,一些马拉松爱好者建议组委会借鉴国外一些马拉松赛事的做法,采用抽签等方法确定参赛资格。(记者 姚勤毅)
(责任编辑: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