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医二院袭医事件追踪 家属承认当时的确是"冲动了点"

2013年10月24日 03:48   来源:羊城晚报网络版   

  又有一打人者被拘留

  家属代表昨提果篮登门道歉 自称是农民“什么都不懂”

广医二院袭医事件追踪

  新进展:

  拘留增一人

  一人被警告

  本报讯 (记者陆建銮)记者从多方获悉,昨日警方行政拘留一名陈姓男子,行政警告一人。至此,警方已刑拘一人、行拘一人、警告一人,合共处理三名人员,全部都来自纠纷事件中的患者家属方。

  近年来,医患纠纷屡屡见诸报端。10月16日,在市一医院就发生一起医闹事件,家属在门诊一楼大堂内摆设灵堂。越秀警方对10人作出行政拘留的处罚。

  新伤情:

  被打医生

  肋骨骨折

  广医二院党委院长办公室主任李奕华说,熊旭明主任身上又发现了新的伤情。昨日的检查结果显示,他的第8根左肋骨已骨折。此外,他的脾脏破裂,目前还有出血,如果脾包膜不能止血,病情还是很严重甚至会有生命危险,要过了七天观察期才算比较安全。“现在最担心的是脾包膜会破裂,因此,也不允许他下床活动。”他说,医院暂时还没有考虑赔偿问题,以后如果走司法程序,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处理。

  被打医生:心痛心寒 不想被打扰

  昨日上午,殴打广医二院两位医生的家属代表来到该院道歉,承认当时的确是“冲动了点”,并求医院不要把事情“搞大”,但并未去病房探望被打医生。

  家属:请不要把事情“搞大”

  昨天上午患者家属的“登门道歉”只有短短十来分钟,家属说的话没超过十句。昨天9时30分左右,已逝患者的女儿罗女士给医院打来电话,说要约见医院领导,想就家人打伤医生的事情上门道歉。10时左右,罗女士和另一名家属、已逝患者的媳妇提着一个果篮来到医院。当记者问及他们当天为何要殴打医生,究竟是出于什么心态时。罗女士答道:“我们什么都不懂……我们是农民……”随后,两人一直低头不语。广医二院医务部主任李林进来后,罗女士说,“当时我们是冲动了点,我们承认错误,”罗女士嗫嚅道,“也求你们别把事情……”接着,她眼圈稍一红,说,“当时大家都很激动,双方冲撞是难免的……”随后,便是一连串的“真系唔知点讲……” 李林代表医院向两位家属通报了熊主任的最新病情,并表示,家属来道歉,她会代表院方转达给医生。医院目前正在全力救治医生。至于医院是否会就此事继续追究责任,要等医生情况稳定再说。之后,两名家属便起身告辞,并没有提出要去病房探望两位受伤的医生。

  谢医生:被打前已值班24小时

  伤情较轻的医生谢富华回忆起昨天被患者家属群殴的一幕,情绪仍然有些激动。“事情发生时,我已在ICU值班24小时了,在患者去世前,我们一直在全力抢救患者。”

  他说,作为医生,花费了很多心力抢救病人,病人去世,医生心情也会很沉重,也会郁闷好几天。“我们付出那么多,结果却是这样……想想当天的情景,我心里就接受不了,我心很痛,也很心寒,”他说,“熊旭明主任本身就是一个十分温和的人,我们平时都会向他学习一些跟家属沟通的态度、方法和语气,可是,这次熊主任却被伤得这么严重,我没法接受这样的结果。”“我暂时还不能接受他们的道歉,我还不想见到他们。”

  熊医生:“心实在太乱了”

  昨日上午,记者在病房见到了仍需卧床的熊旭明主任,他的情绪仍然比较低落。谈及这次事件,他仍然心绪难平,只说了一句“心里实在是太乱了……”至于是否接受家属的道歉,他不置可否地摇摇头,一脸苦笑。但明确表示,即使家属要求来探望,他也不想见面。这时,几天来一直在医院照顾他的妻子,走过来紧握着他的手。看着受伤的丈夫,十分心痛:“你们别再提这个伤心事了……也请大家不要再打扰他。”

  医院:不许家属进入ICU工作区

  广医二院党委院长办公室主任李奕华说,事发后,医院已经决定采取一些新的举措来保障医护人员的安全。首先,加强事发ICU的监控,将尽快安装视频监控,并加强院内的管理;其次,以后不允许患者家属进入ICU工作区域;第三,跟患者或家属谈话、患者或家属签字,必须在有视频监控的地方进行;第四,要加强保卫巡逻,保证医院每个角落都巡逻到。

  不信任与恶循环

  广医二院的伤医事件发生后,该院神经科主任医师高聪在微信中发出一连串的诘问:为何要对医生们大打出手?是谁赋予这些凶手权利?我们的保护神在哪里?句句令人动容、让人深思。是什么导致医患关系日趋紧张?有无良策?

  不信任加剧戾气

  信息爆炸时代,人们获取的负面消息越来越多,不少人很容易便在心中设下一道防线:老师会不会危害我的孩子?医生会不会对我过度医疗?这样的防线一旦树立,便很难消除,就医疗领域,它的产物堪称顽固:对医生的不信任。

  看待这种不信任的成因,有必要厘清两个逻辑:其一,频发的医患冲突事件,在传播中让看病者不断提高心理戒备门槛,这种戒备也进一步让医生心寒,比如有的患者看病时会对医生进行录音;其二,事实上存在的各类医疗腐败现象,同样加剧了不信任心理的产生。在采访中,记者曾遇到一名患者,从外地初次来到广州某三甲医院看病,硬是要送出红包却被医生拒绝,他说,“以前都送,不送心里不踏实。”最终,他让家人从老家向医生寄来一箱特产,想着“这样也许医生就好接受了。”

  这名患者对医患之间的“不信任”采取了妥协的策略,但他的行为同样加剧了不信任的恶性循环。我们所有的人都应该反思,是不是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的行为也成为培养这种不信任的土壤的一部分?

  不信任容易产生戾气,戾气之下,暴力如箭在弦。

  不理解激化矛盾

  在这次事件中,冲突因临终见面而产生。家属希望医生给出说法:为何患者死后1分钟才通知家属?院方的回应是,当时医生正在对患者实施抢救,且ICU作为重症病房,对环境卫生要求严苛,也显然不能让外人随意出入。

  这是很多人都有的认识,而此次事件中的患者家属显然忽略了。

  患者的医学素养与医患之间的信任程度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而任何疾病的诊断治疗,常常需要专业的医疗设备检测、经验丰富的医生判断,这些是平常人的生活经验里缺乏的,而提高医学素养的基础,是要相信:医生的这项医疗决策,是有专业依据的。唯其如此,进一步的沟通空间才能产生。

  而进一步讲,医学素养与医生的专业性之间仍然存在着距离,经过专业的学术训练,同时经验丰富的医生,其决策依据往往是最逼近病情本身的,而这一点距离,最终仍旧需要信任来填补。

  医患关系=消费关系?

  在冲突中受轻伤的谢富华很悲观地认为,医患关系已演变成了纯粹的消费关系,这不仅是医生和患者的双重悲哀。

  然而,医疗服务真的是一种可以等价交换的普通消费品吗?钟南山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到过,不要把医患关系单纯地等同于消费关系,毕竟,医疗服务是一种特殊的服务。很多时候即使付出了大量的金钱,也未必能挽救一条生命。说到底,这是体制之殇。

  谁是医生保护神?

  经过此次事件,广医二院当天就决定加强安保措施。可是,这些安保措施真的能够抵挡患者或家属的拳头吗?如此殴打医生,肯定会得到严惩。但还有那些没有“动手”的——或陈尸医院大堂,或在医院摆设灵堂,最终也多以扰乱公共秩序论处,很难重判。过低的违法成本反而让他们尝到“甜头”。

  日前,国家卫计委和公安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建设指导意见》,意见规定,医院保安数量按照不低于在岗医务人员总数的3%或20张病床1名保安或日均门诊量的千分之三的标准配备,要求通过人防、物防、技防三级防护体系构建平安医院。

  然而,疑问接踵而至。按这个比例在医院配备足够的保安,就能保障医护人员的安全了吗?如果在医院里,到处是全副武装的保安,患者和家属将作何感想?会不会强化患者及家属与医生之间的对立情绪?在采访中,医院也表示很无奈,因为患者跟医生的矛盾激发点是防不胜防的,所有的防范措施在突如其来的矛盾面前,都会形同虚设。

  显然,除了硬件的配套,医院也需要从软件去完善。包括医生跟患者沟通方式的改变,比如避免医生跟一群患者家属谈判,比如,如何让医院的各种制度以一种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让患者知晓。当然,根本上的改变,更要从体制、社会土壤、法律等多层次去思考。

  反思

  广东平均

  一天一宗

  医闹事件

  根据广东省和谐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统计,2012年至今,广东省类似医闹的医患纠纷已达650多宗,其中广州400多宗。

  廖新波:

  像广医二院逝者家属的这种野蛮行径在受谴责的时候,很多人确实不知道尸体管理规定,因而杜撰出以尸勒索和与病人抢尸的谣言。

  采写:

  记者黄蓉芳、蚁畅 实习生向敏

  除署名外

  摄影:

  记者苏俊杰

 

(责任编辑:秦宇雯)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