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博会签约超5600亿元 264家500强落户四川

2013年10月28日 15:48   来源:华西都市报    李永红 陈黎

10月23日,西博会吸引了众多人员来观展。西博会已成为西部开放开发的重要窗口。

世界500强企业已有245家在成都落户,位居中西部城市首位。

   每年西博会的投资项目签约,都是社会各界和媒体关注的焦点。第一届签约项目金额137.6亿元,到第十四届的5631.8亿元,增长约40倍。数据折射出十四年来的签约巨变。

  变化的不仅是一串数字,还有看不见的质的飞跃。从地方民企的落地到全球500强巨头的进驻,从简单粗放的加工制造到产业研发的高端,从单个项目引进到产业集群发展,四川乃至西部的魅力迅速得以显现。

  越来越多的世界500强、国内知名企业,从投资成都开始慢慢辐射四川各个市州。一批行业巨头的进入,纷纷带动产业升级转型,西部未来的发展潜力和后劲越来越足。

  A样本

  投资额百万变十亿 仁寿开启财富大门

  作为仁寿县投资促进局局长,张红忙着接待一个又一个的投资考察团。与此相映衬,在刚刚闭幕的西博会上,仁寿县的签约项目协议资金59.3亿。

  “这在十年前,简直是不敢想象的。”张红感慨,“那会要是能引进一两百万的项目投资,就高兴得不行,有点‘饥不择食’。”

  十年后的今天,借助天府新区的全新机遇,越来越多的项目和资金涌入仁寿县,十年前的投资额只有几百万元,现在的招商引资几十亿元的都有,成了千挑万选的“招商选资”。只有“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方能抢占发展制高点,提升县域综合竞争力。

  “现在我们更关注质量,能不能给地方经济带来实打实的好处?会不会对环境带来破坏?是不是我们主攻的产业集群?深思熟虑之后,再把好的项目引进来。”张红说,随着诸多世界500强企业陆续落户,云计算、智慧物流、电子商务、电动车船、云端核电等最尖端技术,将开启天府仁寿的财富大门。

  仁寿招商引资的巨大转变,只是四川各市州的一个缩影。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二三级城市抢抓产业转移机遇,也通过产业升级、改善投资环境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进驻。

  B开放

  半数500强入川 投资规模超百亿美元

  十年后的今天,四川已变成西部的开放高地,越来越多的项目和资金拥入四川。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在川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264家,居中西部首位,其中境外世界500强企业195家,直接投资规模超过百亿美元。

  从产业结构看,境外500强企业直接投资多为制造业,其次为服务业。四川省商务厅副厅长刘欣直言,“资金不断‘下沉’二三线城市,是当前一个显著特点”。

  韩国现代汽车入驻资阳建世界级商用车基地、联合利华在眉山一期投入3亿元建基地,还有很多的外资零售业、快消、餐饮企业等都开始在市州布局。

  “制造型企业去市州投资,主要看中资源、生产要素,随着消费能力的提升,很多的消费类型企业也愿意去市州发展。”刘欣说,今年西博会市州政府签约数千亿,这是一段时间以来工作成果的集中展现。

  在成绩的背后,是辛苦的付出和努力。刘欣透露,商务厅每年都主动奔赴跨国公司、行业龙头公司去推介各个市州的“强项”,并邀请企业来四川考察。

  “其实,我们商务厅只是不断给市州提供信息,创造平台,项目能否落地,最终还是要靠市州政府的决心和努力。”刘欣建议,四川各市州的发展空间还很大,要加大基础设设施建设,改善整体投资环境,同时加大要素保障,尤其要在物流方面下功夫,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C布局

  各市州发展快 企业投资“下沉”

  “四川还有很大投资空间,”中国侨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正大集团董事长谢国民是四川的老朋友。9月来蓉参加华商大会期间,他透露,如今正大集团在四川,合作项目涉及农业、食品业、物流、零售、电子商务等。“我们已经在四川投资了28年,始终都是赚钱的。”谢国民说,正大还要在川投资100亿元,养250万头猪。

  看好四川的,还有很多500强企业。上海大众西南销售服务中心市场副总朱海说,从产业发展规律看,德阳、绵阳、南充、泸州等省内二三线城市发展很快,五六百万的人口基数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今年上海大众多款新车型都选在了西部城市首发。全新桑塔纳更是直接面向二三线城市消费者。“从销售数据来看,四川其他地市州的销量跟成都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了。”朱海说。

  D未来

  国家发改委叶伟春博士:四川城镇化脚步加快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叶伟春博士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称,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西部将迎来城市发展的历史新时期。

  “以成渝城市群为核心,周边地区辐射带动,交通基础设施等将进入新的发展期。”叶伟春说,西部地区将继续吸纳东部沿海产业转移,不断深化产城融合的理念并付诸实践,同步深入治理产能过剩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服务业将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包括教育、医疗、餐饮等有很多发展机会。

  他认为,未来四川二三线城市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不过他建议,一定要理解和把握新型城镇化的这种趋势,因地制宜地发展相关产业,推动产城融合,注重节能环保,发展循环经济,支持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建设生态、低碳、环保、宜居的中小城市。(华西都市报记者 李永红 陈黎)

(责任编辑:袁霓)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