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在制度创新中突破软实力短板

2013年10月28日 17:08   来源:文汇报    陈惟

  第25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昨天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今年的主题是“提升上海城市的软实力”。大会现任主席、贝恩公司董事会主席加迪耶什在开场白中说,“我们现在也把自己认为是上海人,并且以此为自豪”,这恰好显示了上海已经具有一定的软实力。上海市市长杨雄表示,软实力是城市吸引力、凝聚力、影响力的重要源泉。当今时代,城市发展不仅要有硬实力,也要有软实力。上海改革开放特别是浦东开发开放以来的大发展,很大程度上靠的是硬件提升。面向未来,上海要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最重要的努力方向是提升软实力。

  杨雄在主旨演讲时指出,当前上海正处在大转型、大调整的重要关口,更加需要深化改革,在制度创新当中尽快突破软实力短板。他表示,要着力推进改革创新,为提升城市软实力注入强大动力,制度体系是衡量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指标,改革创新是提升城市软实力的不竭源泉。

  他说,在改革创新的实践中,上海着眼于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自贸区建设是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核心是推进制度创新,形成一整套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充分衔接的制度框架。在28.78平方公里的自贸区,投资贸易更加便利,所有企业享受同等待遇。为此,我们制定了负面清单,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在海关监管、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方面实施新的管理模式。

  杨雄指出,在处理好与市场关系方面,上海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市场导向,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最大限度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据介绍,自2000年以来,上海持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改审批制为备案制,先后进行了六轮,累计取消调整2237项审批事项,年内还将再取消一批审批事项。同时,深入推进审批标准化管理、规范审批操作,缩短审批时间。同时,着眼于促进制造业升级和服务业发展,推进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这项改革不是简单的税制转换,而是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有利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企业分工细化和技术进步。

  他说,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软实力的集中体现。一个软实力强的城市,必定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浓郁文化气息、鲜明文化特点的城市。我们要着眼于推动城市发展、满足市民需求、加快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不断提升上海的文化软实力。去年,我们把世博会中国馆、城市未来馆等场馆资源,改建成了中华艺术宫、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今后,我们要把公共文化更深地融入市民生活,充分利用各种公共空间,举办市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让广大市民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体验文化、享受文化。必须秉持和弘扬多元包容的文化品格。他表示,多元包容是上海文化最显著的特质。

  杨雄强调,着力改善生态环境,为提升城市软实力增添有力的支撑。生态环境越来越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联,越来越成为城市软实力的重要内涵。上海地域狭小、资源匮乏、环境容量极其有限,更加需要注重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快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他说,今后,我们要继续注重水环境的治理,还要对大气环境治理、特别是PM2.5治理给予更多的关注。前不久我们制定出台了《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将在能源、产业、交通、建设、农业、生活等六大领域采取一系列针对性措施,确保到2017年PM2.5年均浓度下降20%以上。上海要继续加强加大资源节约力度,核心是转变资源利用的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鼓励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坚决淘汰高污染、高能耗、高风险的落后产能,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切实降低能源、水、土地等重要资源的消耗强度。

  杨雄披露,经过20多年的持续努力,上海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不足“一张报”,即在1990年人均是1.02平方米,扩大到“一张床”,1998年达到了2.96平方米,现在已经达到“一间房”,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了13.2平方米。我们未来的目标是构建多层次、多功能的基本生态网络。在中心城区周边正在建设宽500米、长98公里的环城绿带,在郊区规划建设21个、总面积约400平方公里的郊野公园,为市民亲近绿色、走进自然提供更多机会。

  昨天的会上,国际高参们围绕“开放与转型”、“服务与合作”两个分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就上海如何营造开放的城市文化、如何吸引高素质海外人才、如何加强创新等议题,献计献策。

  市领导殷一璀、吴志明、屠光绍、艾宝俊、赵雯、周波、时光辉、蒋卓庆、白少康出席会议。(记者 陈惟)

(责任编辑:袁霓)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