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满月” 未现“一元公司”

2013年10月31日 10:19   来源:华西都市报    

前来上海自贸区办理注册登记的企业络绎不绝。

  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在此之前,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下称自贸试验区)试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打破了有关公司最低注册资本3万元的规定,理论上投资者可以“一元”注册资本设立公司。

  不过,据上海市工商局统计,10月1日至10月27日,自贸试验区分局设立登记企业208户(内资188户,外资20户),相比去年同期自贸试验区辖区范围内设立的企业总数,增长了近4倍,注册资金总额已超过35亿元。新设立企业中,实行“认缴制”的公司注册资本最低的也有3万元人民币,最高为7900万美元,所谓“虚拟注册”的说法不攻自破。

  未现注册“壳公司”情况

  统计显示,9月29日挂牌以来,自贸试验区平均每天业务办理量逾600人次,企业注册投资的高潮初步形成。投资制度创新之举呈现扩散效应:实施“负面清单”等制度后,外资注册时间从29天缩短为4天,这反过来带动内资注册改革,如今内外资都是4天。

  虽然在登记注册潮中,大部分企业都有真实的投资意图,但不排除少数人有投机的目的。自贸试验区实施工商登记改革后,企业注册门槛降低,一些中介报出的价格是:2.3万元(2万元为注册地址的年租金)就可注册一家企业。有投机者认为,核心区域外高桥面积不过10平方公里,已注册的企业会“奇货可居”,可以像股市上的壳公司一样炒作。

  对此,负责外高桥土地综合开发和运营的外高桥集团总经理舒榕斌表示,在该集团掌握的物业中,有足够的空间接纳企业注册。即使外高桥资源不够用,自贸区的另外两大区域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和洋山保税港区也可注册。

  此外,公司登记制度改革后,注册资本由实缴改为认缴。专家指出,这有助于降低创业成本,但企业的法律责任并没有改变。所谓1元钱注册公司的说法欠妥,发起人应在约定的时间内缴付出资,并对其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上海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于自贸区内企业登记,工商部门将审查公司住所证明,要求注册地址的实际面积、用途与公司相适应,并会采取场地勘察等方式对公司注册地址进行查验。

  据悉,每年3月1日至6月30日,自贸试验区内企业须主动通过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登记机关报送年度报告,公示办法将在明年3月前出台。

  四项开放措施尚待细则

  除了制度创新,自贸试验区的另一主要任务是扩大服务业开放。在金融服务、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文化服务以及社会服务领域,共有23项具体措施。

  据悉,在自贸试验区新注册的企业中,约60%是贸易企业,逾30%是服务企业,包括总部经济、跨境电商和融资租赁等。

  更多的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洽谈中。未来自贸试验区内根据总体规划,将设立专门的金融服务区、电信增值服务区和教育培训服务区等。

  据介绍,在服务业扩大开放的23项措施中,有12项已落实,7项在相关法规和管理办法调整后可以实施,还有4项尚待相关部委明确细则。希望到今年年底,19个开放领域都有企业进来。相关新闻

  文化产业开放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贸区挂牌以来,区内促进文化贸易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也迎来了企业入驻与投资热潮。“自国务院原则通过《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来,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接待文化企业、政府部门和项目运营机构超过300人次,平均每天就有3-4家文化企业入驻。”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总经理任义彪透露。

  截至目前,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入驻的各类文化企业累计超过150家,近期新增20多家。其中包括拍卖巨头佳士得、百视通与微软合资的百家合、华谊兄弟、东方明珠、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涵盖演出经纪、游艺、艺术品交易、文化出版等多个领域。

  从企业类型而言,游戏、娱乐、演艺相关的企业注册数较多。值得一提的是,文化保险、文化信用担保公司等一些与金融对接的文化领域新业态,也对进驻自贸区显示出极大兴趣。

  从注册资本规模来看,自贸区挂牌以来,基地新增注册资金总额20多亿元,后续一些文化龙头企业还有增资计划。为了能够抢得先机,部分企业将区外子公司迁入基地,再以增资的方式扩大资本金。 据新华社

(责任编辑:秦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