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近百街坊拟列入历史风貌保护 "再不保护就晚了"[图]

2013年10月31日 10:42   来源:东方网   李继成

  ■ 包含石库门、工业遗存、工人新村、大专院校、公园等 专家感叹“再不保护就晚了”

上海现有的44个历史风貌保护区分布图。张泽红 制图

  专家建议如何保护历史风貌

  政策平衡

  由于保护需要所产生的成本一定多于没有保护要求的普通开发,需通过政策平衡给予补偿,如容积率奖励。

  保护前置

  在土地批租中将保护要求前置,在土地批租之前就明确,并计入到批租总价值,成为一种带保护要求的“捆绑”出让,而非净地出让。

  申城近百个街坊有望被列入历史风貌保护对象。

  《上海历史文化风貌保护保留对象与范围的扩大深化研究》近日通过专家组验收。该课题以浦西中心城区为研究范围,提出了包含石库门里弄、工业遗存等在内的近百个街坊作为风貌保护街坊的建议,并将其中部分街坊列为现有一些历史风貌区的扩区建议对象。被推荐的保护街坊还有工人新村、大专院校、公园以及其他等多种类型的街坊。

  课题研究还建议金陵路、外马路、南京路步行街、西藏南路、湖北路-海口路-北海路、四川南路、昆山路、番禺路、胶州路、康定路等20条道路新增为风貌保护道路。

  “消失速度太快”

  午后的阳光下,位于康定路上的康宁邨内很安静。走进弄堂,里面多为两层楼的石库门房子。尽管房子外墙经过了粉刷,但弄堂里走向没有规则的架空线、在架空线上随意晾晒着的衣物,仍然让人感到有些凌乱。在最北面还有一处3层的石库门,门口天井里堆放着杂物。居民说,一个门洞进去,从下至上共有8户人家。

  同济大学副校长伍江告诉记者,其实石库门是上海极有地方特色的居住文化的代表。“因为这种建筑不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是当时在上海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特殊的建筑形式。直到现在我们还在寻找能否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找到结合点,其实石库门就是,是上海市民非常智慧的一个体现,但遗憾的是我们一直没有去强调。”

  伍江表示,石库门今天的局面,是几十年来不合理的使用造成的,而绝不是石库门这种建筑类型本身的问题。虽然上海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但目前在城市开发、土地批租、旧区改造等大背景下,很多保护对象不断消失,其中就包括我们一直强调的石库门。“消失速度太快,再不保护就晚了。”

  建议增20条保护道路

  位于浦西世博园区内的大烟囱曾作为一个巨大的温度计,给当时参观者留下深刻印象。

  在此次课题研究中,除了石库门里弄外,类似浦西世博园区的工业遗存也被专家推荐为保护街坊。

  伍江表示,工业对上海来说太重要,因为上海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也是重要工业基地,如果把工业遗存拆了,就意味着中国近代工业、民族工业发祥的依据没了物质载体,也让这座城市失去了对工业的记忆。

  虽然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很多工厂都已外迁,但伍江建议:“也不要急于将工业用地转型、兑现,一方面是使工业遗存得以保留,另一方面也为今后发展预留一些空间。”

  被推荐的保护街坊还有工人新村、大专院校、公园以及其他等多种类型的街坊。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表示,像曹杨新村、番瓜弄等解放后建造的第一批工人新村,是当时改善居住环境、改善城市面貌的重要举措,至今仍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

  同时,课题研究还建议将包括金陵路、外马路、南京路步行街、西藏南路、湖北路-海口路-北海路、四川南路、昆山路、番禺路、胶州路、康定路等20条道路新增为风貌保护道路。

  上海自1989年以来共计公布了四批计632处优秀历史建筑,144条风貌保护道路,划定了中心城12片、郊区32片共44片覆盖41平方公里的历史文化风貌区,并实施了《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初步构筑了较为完整的风貌保护规划和管理体系。

  但现有风貌区保护模式并不能百分之百地覆盖到保护对象,同时还有很多地方连不成片,或已被高楼包围、分割,成为零星状态,如何保护,还需方式方法上的探索和创新。

  伍江说,目前在保护的具体实施中与之相配套的政策设计还不够,需要有政策设计。“在保护过程中,由于保护的需要所产生的成本一定多于没有保护要求的普通开发行为,需要通过政策的平衡来得到补偿,比如容积率奖励。”同时,他建议在土地批租中将保护要求前置,在土地批租之前就明确,并计入到土地批租的总价值里面,成为一种带保护要求的“捆绑”出让,而不是净地出让。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