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远两湾城居民自发组织参与解决群租等小区烦心事

2013年11月04日 14:53   来源:东方网   

  八旬老人曹智毅一直拿着手机,注意着微信群里“330号业主”的发言,大家正在热烈讨论群租整治效果的事,他时而看着信息微笑,时而发表几条评论。作为中远两湾城330号楼“居民自管小组”组长,老曹几乎每时每刻都关注着小区里和楼组里的动向,带领大家一起抵制群租、安装“梯控”,开设“大堂健康讲座”……

  在这个沪上著名的由“两湾一宅”改造而来的大型居住小区,业委会四年空置,群租矛盾、治安隐患一度猖獗,是7个居民自管小组和居委会、物业公司一起,处理着小区里的种种烦心事。

  1368天,“攻克”群租

  群租,曾是居民们最心烦的事。这个困扰着许多商品房小区,甚至居委会、物业公司、业委会“三驾马车”联手都难以解决的问题,被中远两湾城的居民自管小组“攻克”了。

  “1368个日日夜夜,整整3年零273天,才‘请走’36户群租客。”8号楼楼组长杨解华阿姨说这话的时候,情绪有些激动、眼眶有些湿润。8号楼一度是小区里群租最严重的门栋之一,32个楼面160户居民,群租达到36户,平均每层都有群租。业主们都强烈反对群租,于是自荐、推荐出3名热心人——老徐、天津阿姨、杨阿姨,由这3名楼组长牵头组织整治群租。

  群租涉及三股“势力”——业主,二房东和租客。居民自管小组各个击破:几个月里打了近百次电话,劝说业主收回房屋;又在物业保安下班后的夜间组织值班队,轮流在大堂里“护门”,不让无门禁卡的二房东与租客进出大楼。

  许多楼组的热心居民“看样学样”,纷纷主动请缨参加夜间护门行动。参与“看家护院”的居民,起初只有退休业主,渐渐发展到新上海人业主、在职业主一起参与,“自管小组”便以这样的“共同利益”纽带自然形成。

  好不容易,一户接一户房东陆续清退群租客。去年下半年,群租整治又有新突破。普陀警方建议使用“技防”手段——安装“智能梯控”,在大楼门口和电梯上安装一个“门禁”系统,只有刷卡才能打开大门、启动电梯,而每户限定发卡上限。数次走访外加座谈研讨,经过公安、街道、物业、居民等“七方会谈”,“智能梯控”方案落地,正在9栋基础较好的楼里试点。

  目前,中远两湾城成立了7个以楼为单位的“居民自管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组长、五六名组员组成,组员人数正不断增加,其中不少是中青年在职人士,他们中有律师、公务员、企业管理人员等。209号楼的小组长姚惠琴告诉记者:“楼上楼下邻居,聚在一起开会很方便,常常一起商量小区事务,慢慢就形成‘楼道自治、居民共管’模式。”

  居民垫资装修大堂

  今年1月的一个周日,一场特殊的“新闻发布会”在中远两湾城小广场上召开:新闻发布会由“自管小组”主办,小组成员们自己掏钱制作背景板,又从物业公司借来桌椅、音响,向居民们讲述自治经验。

  “自管小组”成员们在台上“抢话筒”发言,台下的近百张椅子已坐不下。居民们纷纷聚集到小广场,有的想学习整治群租经验,有的想请“自管小组”成员来指导自治。

  居民们发现,“新闻发布会”开过后,小区里以楼组为单位的自治氛围越来越浓厚。320号、330号、336号、314号楼的居民们自己出资装修大堂、安装监控,把每天出门“必经之路”整修得如同宾馆,原本在大堂门口堆放的非机动车,也被“请”到地下车库,用一些居民的话来说:“有了这么富丽堂皇的‘门面’,房价都看涨。”

  居民自管小组在330号楼里开设“大堂讲座”,每周请中医专家、银行理财师等到底楼大堂开设讲座、为居民传授实用知识。还有的楼组组织业主义务服务,如磨刀、理发,还组织居民举办乒乓球赛、唱卡拉OK等。“自管小组”还为楼组立下《业主公约》。记者在许多楼的楼道里看到,崭新的宣传栏里张贴着一份《楼组管理规约》,写明“不得擅自占用公共部分”“不要高空抛物”“依法出租房屋”“爱护楼组一草一木”等等。不少楼组还给自己取了“海派新风楼”“美好家园”“快乐八号”等名字,各自定下目标。

  一些年轻居民还把“自管模式”搬上了业主论坛。在有近8000名会员的“七彩两湾”社区论坛上,业主们常常聚在一起策划活动、组建各种“圈子”,为居民自治搭建网上交流、网下活动的平台。论坛负责人、“80后”业主杨佳妮说,不少企业老板、高级白领等“平时见不到面”的业主,反倒是论坛上的活跃分子,他们从网上了解到群租整治成果、楼组自治亮点等,也成了服务小区的热心人。

  期盼业委会早日成立

  如今,中远两湾城还面临一个难题:小区里的业委会已“缺位”4年,小区上一届业委会任职期满后,居民们对“谁来担任业委会成员”一直无法达成一致,换届改选拖到现在。

  “业委会迟迟不成立,关键还是因为物业维修资金。”一些居民说,中远两湾城四期建成后物业维修资金有1.3亿元,如今加上银行利息共有1.7亿元。这么大一笔钱,从小区建成起一直没有动用过,居民们既希望用这笔资金提高居住质量,又担心有人谋取私利。

  这个问题,也让“自管小组”很焦急。小组积极分子方锁英阿姨告诉记者,安装“梯控”设备、整修大堂,每幢楼的费用在30万元左右,由于业委会没有成立、维修资金无法动用,只能采取居民垫付的办法,有的楼里人多,每户居民垫付1500元,有的楼里人少,出资额高达3000多元。“我们给居民们打包票,尽快把垫付的钱拿回来,如果业委会迟迟不成立,我们就要食言。”

  “新一届业委会即将在今年12月底成立”的消息,这几天在小区里不胫而走。最近,每幢楼的玻璃门上都张贴着新一届业主委员会的选举办法等公告,许多居民走过都会驻足阅读。居民们期待业委会成立后启用物业维修资金,解决小区设施老化等问题。

  “自管小组”又围绕这件事忙开了。成员们经过调研走访,梳理出不少“等着花钱的项目”。方锁英说,小区道路坑坑洼洼,非修不可;监控探头形同虚设,非装不可;这样的大型小区连个像样的门楼都找不到,非建不可……

  而用这些热心人的话来说,“不管有没有业委会,我们都要把自己的家园管理好。”这,也是这个超大型小区居民们的共同心声。

  记者手记

  大型居住区里,居民人数多,结构复杂,诉求也多样。新形势下的社会管理,“政府‘管’、居民‘被管’”的传统模式显然已经过时,必须让居民成为社会管理的主体,通过自主自治、自我管理,探索新的社会管理方式。中远两湾城在业委会缺位的情况下,居民们通过组建自管小组,找到遏制“群租”之策,并以此为“支点”,不断丰富自主管理和自我服务的内涵,调动更多居民的积极性来共同参与,这样的案例值得关注和借鉴。

  更可喜的是,中远两湾城居民自管小组的成员,不仅有退休老人,还有中青年专业人士。社区事务不只是人们传统印象中的“婆婆妈妈”、鸡毛蒜皮事,很多时候,各种复杂的矛盾对居民自治能力是不小的考验。在居民自治力量中,有精力、有阅历、有时间的退休老人是一支重要力量,同时还需要一批有专长的年轻人加盟,辅以网络、微信等新技术手段,新老互补,各自发挥作用,共同化解矛盾,共同服务居民,这样的自治才能发挥出更大能量。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