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青海桥电受罚 已投入70万元整治环境污染问题

2013年11月08日 07:42   来源:西海都市报   

  10月18日,都市报报道了青海桥电实业有限公司因治污不严,被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环保部门处罚5万元一事。目前,青海桥电实业有限公司已投入资金70万元,将从源头对3个贮灰池分批实施苫盖,还周围居民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青海桥电实业有限公司承担着青海桥头铝电股份有限公司和青海宁北铝电有限公司两家火电机组,每年45万立方米粉煤灰的处置任务。据介绍,这45万立方米的粉煤灰主要利用两个大型中转贮灰场处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在粉煤灰贮存和运输过程中造成不同程度的扬尘污染。青海桥电实业有限公司在考察国内同行业污染治理工作做法的基础上,筹集资金整改。目前,已投资70万元,对3号贮灰池18万平方米粉煤灰裸露区域用绿色纤维毡苫盖,并架设喷淋随时洒水降尘。对2号贮灰池对冲灰水沉淀,保持湿润状态,待贮灰池蓄满灰后,采取与3号贮灰池一样的苫盖降尘措施,避免贮灰池的粉煤灰再次造成污染。同时,对贮灰场出口道路硬化,对途经道路每日3次洒水降尘,与14家粉煤灰用户签订了关于粉煤灰二次扬尘污染防治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了粉煤灰运输车的规范装载及运输过程中应承担的责任。(作者:赵俊杰)

(责任编辑:魏敏)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