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风留条道 让它驱雾霾
专家建议南沙新区等新城区可规划风道以吹散污染物
广州大道和新南北中轴线可为南北风道,但更像无心偶得之物,城市规划尚无明确“风道”意识。
南沙新区等新城区要考虑预留“风道”,江边不宜建太多高楼大厦,以免阻挡江风。
文/记者杜娟
昨日,受台风“海燕”残余环流和冷空气共同影响,广州气温骤降,空气质量也随之见好,清凉的北风将盘踞在广州城区上空近一个月的空气污染物一扫而空。广州市空气质量发布系统的矢量图上也是一片绿色,这也是记者连续观测该系统一个月以来,空气质量最好的日子之一。
雾霾是否真的无法人工驱散,广州的空气污染是否依然是“排污基本靠天”,即要等到北方冷空气南下才能驱散呢?相关专家表示,在城市规划上,利用预留“风道”的方法,更多地引入自然风,也许是更快驱散空气污染物的好办法。
记者获悉杭州市规划局、市环保局等部门最近在做一项研究,试图在杭州建一个“城市风道”,把郊外的钱塘江江风引进主城区,把空气的霾等污染物“吹”走。那么广州是否可以借鉴杭州的思路呢?
中山大学环境工程学院范绍佳教授表示,在城市规划中有意识地留出“风道”,确实是一个驱散城市“雾霾”的好办法,但我国规划界目前似乎好像还缺乏相关意识和经验。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马向明,对于杭州经验的第一反应则是“挺好!”他表示,每个城市都有主导的风向, 例如广州就是东南风,如果在规划设计中街道的走向与风道基本一致,会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记者也了解到,在德国的慕尼黑,每年都有焚风(一种干热的地方性风),人们就规划建设了五条城市通风走廊,让焚风从城市中穿过,并把城市中的脏空气带出去,效果非常好。
同样,湖北武汉在城市内外广泛布绿,其中有六条生态绿色走廊,构成了六条“风道”,最窄二三公里,最宽十几公里,能使武汉夏季最高温度平均下降1℃至2℃。上海夏天多刮东南风,秋天多是西北风,所以在浦东规划建设了一条250米宽的世纪大道,这条“风走廊”,可以让风能通透穿过。
范绍佳介绍,广州的主导风向较明显,由于有珠江主航道的南北走向因素,广州的主导风向常常夏季为东南风,秋冬则常刮东北风。对于广州目前建成区的规划现状,范绍佳认为有部分规划还是拥有“风道”功能的,如广州大道和新南北中轴线,就留出了南北风道。
不过,范绍佳认为,这并不是城市规划中有意识地留出“风道”设计,而是更像无心偶得之物。作为资深规划专家的马向明也透露,在广州总体规划中暂时还没有听说气象部门介入。不过,他表示,广州对珠江边上的通透率也是有所控制的,“从微观层面来说,如果珠江边上有太多屏风楼,会阻挡空气交流;中心城区如果高楼太密,也会阻挡风道。”
马向明认为,规划形成城市风道,以吹散污染物的想法,很值得借鉴。范绍佳也同时建议如南沙新区等尚待开发的城区,新城区建设就一定要考虑预留“风道”这个问题,“比如说南沙新区的建设,不要在江边密密麻麻地修建很多高楼大厦,这样会挡住江风。”
范绍佳同时建议,广州或可以借鉴日本经验,如东京规定,新建大楼必须有绿地,可以考虑适量在楼顶进行绿化普及。
(责任编辑:秦宇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