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石家庄启动大气污染防治问责程序 工作不力将免职

2013年11月22日 16:21   来源:长城网    

  日前,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启动损害大气污染防治行为问责程序。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刘明轩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市环保局、市内五区和高新区有关负责同志进行集体约谈。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省会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认真贯彻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出台了《石家庄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2013-2017年)》,并进行了责任分解,采取最严厉的措施,狠抓工作落实。9月30日全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动员大会以来,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采取压煤、控车、降尘、减排、减少面源污染和植树绿化等举措,严控大气污染,成效正在显现。但是,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要求相比,与全市人民期望相比,省会大气质量仍有很大差距。个别地方和部门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工作不细不实不严、治理效果不好的问题。10月份,石市空气质量在全国74个监测城市中排名落后。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对损害大气污染防治行为实行问责的暂行规定》,日前,我市启动了问责程序。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刘明轩率市纪委监察局、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对市环保局主管负责人,长安区、桥东区、桥西区、新华区、裕华区和高新区的主管区长(主任)、环保局长进行诫勉谈话,通报10月份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形势以及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情况,指出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表明市委、市政府治理省会大气污染的态度和决心,并对做好下一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严格要求。

  如果11月份全市大气质量总体情况仍未好转,市委、市政府将按照问责规定,对各项管控措施落实不到位、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靠后的单位和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问责,直至作出免职处理。

(责任编辑:秦静)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