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劳动报》报道,十八大三中全会全面改革的决定中,最让年轻小夫妻关注的,是中国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即夫妻有一方是独生子女,可以生育两个孩子。这让很多小两口和祖辈们“喜大普奔”了一下,但随即又愁上眉梢:高企不下的育儿成本,阻滞了再生二胎的勇气。
育儿成本究竟多大?
最近,一个名为“中国十大城市生育成本排行榜”的微博在网上热传。算账的内容有9项,包括怀孕、产后养子、教育经费、生活费用等。其中,北京最高,养育一个孩子到成人的成本约276万;其次是上海,也高达247万元;排在200万元以上的,还有深圳和广州。有人戏称,养孩子比买房还贵,看来不是戏言。事实上,这个成本中,还没包括孩子成婚之后也要购房,长辈往往还得往里贴补。
同时,众多家庭对生养二胎望而却步的不仅仅是经济压力,还有高强度的育儿精力投入、争夺优质教育资源的精神压力等。
要缓解育儿的现实压力,要帮助家庭降低生养成本,首要的是将家庭支付的成本向社会分担,特别是由政府承担一定的成本,比如延长产假、增加生育津贴、扩大义务教育年限,特别是让公共服务均等化,使教育资源尽量平均分摊,淡化无谓的竞争。其实,这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全面改革顶层设计中,已经有了筹谋。“公报”中指出要“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决定”更细化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及适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
如果能解除养老、医疗等后顾之忧,家庭向子女教育上的投入或能减少后顾之忧。更让人寄予厚望的,还是对教育改革的次第排开,其宗旨是“公平”与“普惠”。这可能会降低育儿成本中最大的一笔。我们相信,随着全面改革的深入,能够化解很多不必要的、为“错误”买单的育儿成本。比如,为“小升初”竞争支付的奥数、英语培训费、“占坑”费、课外教辅书费;为可疑的食品安全支付的进口奶粉费……试想,如果中国高等教育更靠谱、更有吸引力,中国的“留学赤字”是否就可能消失?一些城市白领家庭支付的孩子留学费用,不也就可以省在国内了吗?
当然,还要转变一些“再穷不能穷孩子”的育儿观念。早年,国人还没有小康的时候,家里有三四个孩子是常事,窝头咸菜也能养大虎虎生风的孩子。现在条件虽好,但对孩子过于娇生惯养,也不利于独立、坚毅、果敢等品质培养。
还值得指出的,是不要轻慢了更广泛的农村人口,那里的“二胎”养育状况和成本支出,那里的留守儿童生存状况更值得关注。
只有家庭、社会、政府的三管齐下,只有大刀阔斧的全面改革,国人的生育压力,才会在不远的将来迎刃而解。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