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厅:江苏要经济稳定增长 必然带来污染增量

2013年11月28日 10:20   来源:新华日报   杭春燕

  国家环保部近日通报了上半年各省(市、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数据,江苏四项污染物减排指标全部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作为全国经济总量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双双靠前的省份,如何兼顾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成为与江苏发展如影随形的考题。“双过半”的“减排账本”,是一份最直接的答卷。

  排污总量较大,而单位GDP排放却只有全国一半

  根据《人民日报》8月29日刊登的公告和各省通报数据, 2012年江苏省四项主要污染物的单位GDP排放强度均是全国水平的一半左右。

  COD、氨氮这两项对水环境质量影响最大的污染物排放强度,江苏在沿海省份(不含北京、上海)中是最低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强度也处于较低水平。以COD强度为例,全国平均水平为4.67千克/万元,江苏为2.21千克/万元,浙江为2.27千克/万元,山东为3.84千克/万元,广东为3.16千克/万元……

  从排污总量上看,江苏还是比较大的。根据《人民日报》公报,2012年江苏省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为:COD119.7万吨、氨氮15.3万吨、二氧化硫99.2万吨、氮氧化物147.9万吨,排放量仅次于山东、河北、河南、广东,居全国第五位。

  这样的结果与江苏特殊的环境省情密切相关。人多地少,环境容量小;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经济总量占到全国1/10。

  “打个比方,洗衣、洗澡、做饭都要用煤气和电,假如一个5口之家平均每人的用量只有两口之家的一半,总量还是超过后者。所以,当我们骄傲地说江苏以1%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0%的经济总量、人均GDP位列全国省区第一的时候,也面临着硬币的另一面:这么大的经济总量要承载在这么小的区域,环境保护的挑战也是位列前茅。”省环保厅厅长陈蒙蒙坦言:“排污总量较大,极少数企业尚存在一些突出环境问题,群众环境意识的日益提高,都给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连续7年超额完成国家任务,减量跑赢增量

  如何在发展与保护上双双“率先”?减排无疑成为“急先锋”。近年来,江苏通过淘汰落后产能、上马减排工程、加强环境管理,连续7年超额完成国家减排任务。这个成绩的取得相当不易。

  “江苏要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必然带来污染增量。超额完成减排任务,意味着首先要化解掉比一般省份更多的污染增量,然后还要削减相当大的存量。”陈蒙蒙说。

  国家测算减排的方法是“宏观算增量,微观算减量”。省环保厅副厅长秦亚东详解说,以2013年污染物排放量测算为例,是“2012年污染物排放量+2013年增量-2013年减排认定量”。减排认定量是由国家考核组对每个减排项目的减排量进行核算,全省减量即为每个减排项目减排量之和。而增量则是根据宏观数据包括GDP增速、城镇人口增长、煤炭用量等测算的。

  以上半年工业和生活类化学需氧量核算为例,城镇人口数增加带来的生活增量为1.1万吨, 工业发展带来的工业增量0.53万吨,共计1.63万吨。而江苏省通过建设污水处理厂、关闭污染企业、提高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水平,共削减化学需氧量2.97万吨,这就意味着,减排量的55%用于消化1.63万吨增量,最后认定的净削减量仅为1.34万吨。

  不过,即便增量较大,江苏的净削减量仍然每年超额完成国家任务。记者了解到,2006年至2012年这7年时间里,江苏累计减掉COD26.17万吨,相当于消化掉整个南京市3年排放生活污水带来的污染;减掉二氧化硫41.58万吨,相当于关掉20座60万千瓦的中型火电厂。

  “减量要和增量赛跑,假如跑的一样快,那么只能两者相抵。只有减量跑过增量,才可能削减存量,达到改善环境的目标。” 秦亚东说。

  重磅行动效果显现,经济持续增长环境不断改善

  为了让减量跑过增量更多一点,江苏实施了一系列减排 “重磅行动”——

  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如,2011年7月4日,南京公布173家首批污染企业整改名单,大部分企业被要求关停,名企、央企、多年投诉热点企业在名单中赫然可见。

  实行煤炭消耗总量控制。如,今年1月南京宣布,“十二五”期间一律不再批准新建增加用煤量的项目,2013年底前,完成绕城公路内的生活和工业锅炉关停或进行燃气(或电)改造,2014年6月底前,完成四大开发区内生活和工业锅炉、小供热的关停和实现集中供热。

  多措并举促机动车减排。全省13个省辖市均对“黄标车”采取了区域限行措施。南京市从今年9月1日起在新增7个“黄标车”限行区域的同时还将“限行”变为“禁行”。 省政府安排机动车淘汰资金1亿元,奖励提前淘汰老旧机动车。

  上马设施提高治污能力。截至2013年9月,全省火电机组脱硝总装机容量已达4569.5万千瓦,占全省火电机组装机容量的75.8%,远高于全国不足30%的平均水平。为此,省政府拿出了大量资金补贴,仅2013年就安排火电脱硝资金3亿元。另外,江苏省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已达到1350万立方米/日,在全国仅低于广东。

  实施差别化的总量管理。强化对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控。对于淘汰重污染产能削减的总量指标,可以“减一算二”用于高新技术等产业;对于在沿江等火电产能较多的地区,实行“减二增一”,即火电行业如果新上项目,要减出两倍的排放指标才能通过总量审核。

  严格监管开出千万罚单。2013年5月,省环保厅发出通报,7家在减排检查中被发现弄虚作假或不规范的企业分别领到数十万至上千万的罚单。

  江苏强力减排的最明显效果是: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全省环境质量没有恶化。目前,水、气等环境质量在全国均处于中上等水平。以水环境为例,十年前江苏Ⅲ类水断面只占14%,如今按同口径监测,Ⅲ类水已达到40%。

  “减量跑赢增量,既要多减点,还要少增点。多减,就是加大减排力度;少增,最重要的就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进入‘十二五’后,国家减排核算办法进行修正,引入一个指标‘计算用GDP增长率’,即采用高排放行业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乘以GDP增长率,这也意味着,如果低排放的绿色产业增加,可以降低高排放工业占总工业的比例,进而降低工业增量。所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不仅是中央的要求,也是江苏自身省情下的必然选择。虽然江苏省的产业结构调整使增量有所降低,但空间还很大。”陈蒙蒙深有感触地说。

(责任编辑:石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