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劳动报》报道,下月,嫦娥三号登月探测器将怀抱“玉兔”从西昌飞向月球,我国第一艘月球车将首次月面软着陆,从而翻开了中国航天发展新的一页。这些日子,参与嫦娥三号月球车分系统研制的上海航天805所型号指挥施飞舟、结构与机构分系统主任设计师王治易等都格外激动,在一无参考、二无模仿的零起点上,上海航天人凭借自主创新,攻坚克难,经过多年努力研制出首部月球车,在中国航天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创新,这个名词始终贯穿于上海航天发展的各项工作中。近年来,上海航天局各级工会组织紧紧围绕科研生产的总体要求,深入开展群众性科技创新活动,使“创新”理念融入到班组建设、合理化建议、劳动竞赛等传统工会工作中,从而推动职工岗位学习、岗位创新、岗位成才、岗位奉献,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无穷活力。、
应对挑战唯一答案是“创新”
从神舟系列,到嫦娥工程,随着中国航天的飞速发展,上海航天科研生产任务逐年递增,新技术、新难题对航天职工提出了一次次挑战。如何应对挑战?唯一答案就是“创新”。
自2009年以来,上海航天局进入了以“创新”为主题的新一轮班组工程建设。上海航天局工会广泛组织全局广大班组积极参加上海市职工科技节、局职工科技创新活动,并积极打造专业领军人物和领军团队,一批又一批的工人发明家、职工科技创新英才、职工科技创新标兵层出不穷,他们在各自的班组中逐步挑起了班组建设和发展的重任。
除了嫦娥三号探月工程,上海航天局第805所还承担了九箭一船二星、以及新一代运载火箭等后续型号任务的研制和大量地面试验等高难度项目,而该所的科研人员多为70后、80后这些年轻一代。在型号任务多、攻关压力大的严峻挑战下,805所开展了创新型班组建设活动,将“创新提效”活动作为班组工程建设的重点。围绕“创新提效”主题开展的“我为创新提效献一计”活动在年轻设计师中掀起了头脑风暴;班组“一人一讲”活动为每个员工创造了自我展示、追求创新的崭新舞台。
班组建设推动了对接机构研制团队、新一代运载火箭团队、探月工程总体技术团队等创新团队的不断涌现,其中,由该所领军人才彭福军博士带队的新型机构团队,在不到6年时间内申请了10多项国防专利,研制出多个演示样机,使我国航天器结构机构技术快速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811所锂电池技术研发班组成员均来自哈工大、中科院、北航等知名高校,而且学历大多为硕士、甚至博士,然而,“锂电池技术研发”对于不少人来说,却是一个从未接触的领域。为了让研发尽快进入“正轨”,班组建立起“三坛”,即前沿学科交流论坛、科技创新交流论坛、班组创新管理论坛,通过每周例会制度这个平台,动员班组成员个个争当“小老师“,交流前沿学术科技,激发组员更新知识结构,互相交流组员参与各级组织科技创新活动的收获和创新研发项目,同时,学习引进先进管理方法,创新班组管理。
1000余条金点子累计创效1.2个亿
1127条建议累计创效1.2个亿!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而这个数字,仅仅是今年上海航天局合理化建议活动创造的奇迹。
2013年,上海航天局工会在全局系统内广泛开展以“亮实招、见实效”航天强国全员建功活动。活动中,该局工会牢牢把握“以企业为主体、以职工为主力、以岗位为源泉,以激发职工创造活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为目的”主线,在基层单位广泛推进合理化建议“金点子”征集活动,在各级工会的引导下,航天职工集思广益、提供良策,职工合理化建议的参与率、采纳率、实施率和贡献率明显提升。
第805所四室星球车系统组的合理化建议———“固体润滑产品节能型湿度控制方法”被上海市总工会评为十佳先进操作法,成为唯一入选的设计类班组;149厂注重建议的质量和实际效果,注重挖掘职工的建议,建立了即提即办的流程网络,对采纳落实情况及时反馈,并形成了长效管理机制;航天机电把管理机制引进群众性科技创新活动,将合理化建议活动与班组建设、精益生产融合推进,使之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和透明化,使工作有章可依,有法可循,把握了活动的规律性和可持续性。
创新,让航天人尝到了甜头。在今年上海航天局开展的“亮见”活动中,共有1084个班组、12000余人参加了合理化建议专项活动,提出建议2506条,其中的1000余个金点子“点石成金”,累计创效超过1个亿。
创新,已成为上海航天转型发展中的驱动力。今年以来,上海航天捷报频传:该局众多职工、单位先后荣获上海市职工创新示范基地、上海市职工创新新人奖、上海市职工优秀创新团队、第九届上海市十大工人发明家、上海市职工科技创新标兵和上海市工人技术创新能手等多项称号;4个项目获上海市第25届优秀发明选拔赛金奖。当前,806所王勇等6人参与的“火箭发动机壳体高效电子束焊接方法与工艺装备”项目已入选第四届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图为“玉兔号”月球车。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