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方案出炉,将优化国资流动平台机制,以分类监管为基础,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突出市场导向和产业发展的竞争类企业,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和股权激励制度。今天上午,上海市深化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工作会议在世博中心召开,《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简称“20条”)、《关于完善市管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强企业领导人员分类管理的若干规定》、《关于市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制管理办法》对外发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韩正,市长杨雄出席并讲话。
上海国有经济体量大,国资总额近10万亿元,国有资产持续5年实现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012年,本市地方国企创造的生产总值、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缴纳各项税金占全市总量都超过了五分之一;5家企业集团入围世界500强。国有企业在转型升级城市发展民生保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从总体来说,国资国企的动力活力不够,特别是市场化选聘企业经营者的力度不够,对企业的考评考核习惯沿用过去的思维观念,而运用股权激励等各种市场化的办法不多,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还没有真正确立。上海国资国企的能级能量还不够高,国资系统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占比偏小,溢出效益不明显,在产业引领上作用不明显。
“20条”提出,新一轮改革要以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为导向,牢牢抓住“一个带动,两个提高”,即以国资改革带动国企改革这一核心。国有企业要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就必须切实解决长期没有得到解决的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的问题,从过去关注国有企业转变为更加关注国有资本,减少对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干预。通过深化国资改革,提高国有企业活力、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国资国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进而有为,退而有序。经过3至5年努力,将80%以上的国资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与民生保障等关键领域和优势产业。
会议提出,要牢牢抓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这个重要实现形式,不照抄照搬其他模式,而是从上海实际出发来推动改革,走公众公司的道路,使上市公司成为国有企业的重要组织形态、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
上海国资国企改革“20条”形成过程中,共召开了40多个座谈会,听取了600多人次意见。最后审定中,市委书记韩正逐字逐句审读,提出重要修改意见。“20条”出台后一个月内将陆续出台完善分类监管、培育跨国企业、完善空转土地管理、完善工资总额管理等配套实施意见或办法。(记者 叶薇)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