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五大功能区域"的物理隔离与化学反应

2014年01月02日 10:14   来源:重庆日报   

  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立足重庆市情,综合考虑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将全市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五大功能区域。

  俗话说十个指头,有长有短,作用不同,功能各异,组成了一只完整的手,完成各种任务,如果残缺了任何一只指头,不仅严重影响手的功能,身体也会成为残缺之躯。

  同样的道理,对于重庆38个区县来说,虽同在一个直辖市内,但区县之间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差异却很大,对于如此差异巨大的区县,如果在经济发展中,还是全市一把尺子、一个盘子、一杆棍子,不仅不符合科学定位、因地制宜、科学发展要求,也肯定会出现能力强的区县吃不饱,基础差的区县又跟不上的情况,各项改革措施就会出现事倍功半的现象。

  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区县的优势和潜力,做到量体裁衣,因地制宜,重庆市委、市政府在“一圈两翼”发展格局的基础上,将全市38个区县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划分为五大功能区域。

  功能区域的划分在地缘上是一种物理隔离。这种隔离,分出了经济实力的强弱、发展潜力的优劣、自然资源的多寡,这种隔离,就可以让重庆市在出台政策时能因“区”而异,考核目标时不一杆子量出头,提供帮扶时会因需而别。

  这样,避免了用考核主城的经济指示来衡量渝东南、渝东北的区县,也避免了用渝东南、渝东北的生态资源来考核主城的生态发展。这就好比重庆在进行一场攻坚战,这种物理隔离,就很清楚地对38个区县在这场战役中所承担的角色进行了合理分工,谁承担主攻,谁承担助攻,谁承担后勤保障,既分工明确,又协调配合。这样的一支队伍,才能打赢这场战争。

  同时,这种隔离,也必然会引发强烈的化学反应。一方面增强了区县之间的互补性。功能区域的不同定位,进一步明确了各区县奋斗的目标、改革的方向,兄弟区县之间也可以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形成合力。另一方面,功能区域的划分,可以更加充分发挥各功能区域的长处,这些区县就可以按照各自的功能,心无旁骛推进各项事业,当经济发展与绿色生态同为政绩时,就会形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比翼齐飞局面,就会真正呈现出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模式。

  (新浪博客 阿依郎)

(责任编辑:石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