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自我革新深化改革大力破除发展体制机制障碍

2014年01月02日 13:44   来源:天津日报   

  新闻故事

  2013年12月17日,津城普降初雪,皑皑白雪覆盖了大地,路上行人纷纷缩紧衣服抵挡寒冷。当记者来到位于文化中心西南角的天津自然博物馆新馆,看到的却是热火朝天、挥汗如雨的别样情景。600多名施工和工作人员正在为新馆开馆做着最后的冲刺和收尾工作。在布展现场,天津自然博物馆馆长董玉琴带着安全帽,正指挥施工人员作最后检查。一见面,吸引记者的,不是她不遑暇食的模样,而是对比起几个月前的焦急,如今眉心舒展的神态。

  至今,她仍然感到十分幸运:2013年7月末,自然博物馆迁址改建工程向市发改委提交了项目审批申请,由于工程要在2013年年底对外开放,工期非常紧张。在仔细了解项目申报情况后,市发改委尽最大可能缩短审批时限,当天批复文件就到了董玉琴手中。

  “自然博物馆迁址改建工程被列入2013年天津20项民心工程,很多市民和孩子们都盼着尽早开馆。一般情况下,这种规模的自然博物馆光是布展就需要至少半年,但我们要先对旧场馆改造再进行后期布展,只剩不足5个月,当时压力特别大。”董玉琴说:“拿到批件后,我们立即全面开工,现在已经完工95%,老馆的标本已全部运出,陆续安放到新馆里,很快就能和市民见面了。”

  去年以来,市发改委大力提高审批效率,将服务前置最大限度压缩项目准备时间。在市行政许可中心市发改委审批窗口,记者找到了正在忙碌的市发改委投资处处长孙占明。“过去我们主要是按部就班处理审批工作,现在不光要掌握政策,更要设身处地为基层和项目单位着想,少挑毛病、多出主意,针对每个项目具体情况真正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市发改委已将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由18个事项减少到11个,将项目核准时间由原来20多个工作日压缩为8个工作日。”

  新闻综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天津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体制改革,政府职能朝着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明显增强,“服务型政府”形象越来越清晰。

  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认定、进口设备免税项目审批……这些与企业项目经营发展密切相关的市级审批事项从2013年起全部取消。2013年12月1日起,天津包括药品零售经营许可证等44项行政审批事项及权限、7项行政职权事项下放至各区县。这也是十八大以来,天津第四次调整下放行政审批权限。

  审批瘦身,流程再造,从审批制度改革入手,在做“减法”中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极大激发了创业热情和市场活力,简政放权、为企业减负松绑的改革行动一个接着一个。

  市领导带头深入基层一线,围绕深化改革进行系统调研,摸清实情、找准症结。从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到区县一系列重要会议,天津加紧研究和实施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措施:下发关于严格控制新设行政许可的通知;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和农业设施确权登记及抵押融资工作的意见……

  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和深水区,既要敢涉险滩,又要勇破藩篱,不仅要解决改革中的具体矛盾和问题,更要努力破除发展体制机制障碍。作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3年滨海新区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撤销了塘沽、汉沽、大港工委和管委会,由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街镇,向“小政府、大社会、强基层”转变。滨海新区承接了第四批51项行政审批事项及权限,累计达到260余项,进一步实现“新区事新区办”。

  国有企业改革也有新突破,2013年天津调整重组了能源投资、津融投资等5家企业集团,完成53户企业公司股份制改革,放开搞活退出一批企业。金融改革创新提速,“新三板”挂牌企业总数达到22家,新改制设立7家村镇银行,“融洽会”意向融资额365亿元,比上届增长51%。“营改增”试点进展顺利,整体为5.1万户企业减税36.3亿元。落实小微企业减免税政策,惠及企业超过13.8万家……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从经济、政治,到文化、社会、生态,天津以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全方位深化改革,进一步激发全市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加快实现中央对天津定位打下坚实基础。

  记者手记

  “正确用好政府‘看得见的手’,以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改革出一个审批更少、服务更好、效率更高的政务环境,才能释放出更多改革红利。”天津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宝义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思想,十八届三中全会勾画了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天津只有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一步深化改革,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才能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实现美丽天津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责任编辑:石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