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广铁首推"自组团" 首日取票破万张

2014年01月07日 08:37   来源:南方日报   钟啸

 

  昨日,广州火车站的候车大棚已经搭建,返乡旅客开始增多。 肖雄 摄

  6日,5人及以上自行组织的团体(以下简称“自组团”)办理的春运团体票进入取票阶段,广铁集团首日办理自组团取票超过1万张。

  6日上午,记者来到春运自组团取票业务的广州办理点(东站汽车客运站售票厅)发现,取票点内秩序井然,前来取票的经办人脸上满是轻松。“用手机上网看到自己订票成功了特别开心,拿到车票,心里就更踏实了!”佛山某勘测公司的李仁君笑得合不拢嘴。

  李仁君此前跟5名老乡成功预订了1月20日到四川达州的车票,按照通知,昨日一早赶过来,排队不到20分钟,就顺利取票。相比往年到售票窗口买票或是电话订票,李仁君认为,今年是到珠三角地区务工6年来购买春运车票最方便的一次。

  为进一步方便外来务工人员团体订购车票,今年春运,广铁集团在大幅降低受理门槛,方便企业团体购票的基础上,首次办理自组团体票预订业务,适用于预订相同乘车日期、发站、到站车票每批次不少于5人的自组团。

  据了解,经过前期的需求提报、业务受理等工作后,成功订到自组团体票的经办人从6日至7日便可到相应的自组团体票取票点取票。经办人须持所有乘车人的身份证原件、《订购务工自组团体票协议》、《自组团乘车人身份证信息表》(须与身份证原件相符)到提报订票需求的业务办理点取票,根据各窗口办理流水号段,到相应窗口办理。取票时,需以现金方式支付票款。

  据统计,广铁今年春运共有1837个自组团共计18781人办理了车票预订业务。截至昨日17时,995个自组团在广铁管内8个取票点成功取票,合计取票10022张。

  航空资讯

  广州往成都重庆机票紧张

  国航增投多线运力

  记者昨日获悉,中国国航(以下简称“国航”)将在2014年广州春运期间在多条航线加班或改大机型执飞,以满足旅客的需求。据介绍,这些航线主要集中在西南方向,包括成都、重庆、泸州、宜宾、万县、达州、广元等地航线。“广州至泸州、宜宾、万县、达州等热点探亲航线的正班机票早在节前20天前就已售罄了,目前加班机票正陆续开放销售。”国航方面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国航将于1月9日起,陆续增投从广州始发至西南方向的运力,预计春运高峰期日均加班将达8班,总量达375架次,共增加座位约85470个。其中,在广州至成都航线上,国航将从1月19日起,改用宽体机330执飞,预计日增座位547个;而在广州至重庆航线上,该公司将从1月16日至2月13日,日均加班4班,并改用宽体机330执飞,预计每天增加座位1446个。

  温馨提示

  惠州一市民购机票被骗2428元

  订机票须警惕山寨网站

  春运即将到来,各地机票价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不少机票黑代理利用旅客回家心切的心理,采取加价销售,甚至诈骗手段牟取暴利。为此,业内专家提醒广大旅客,各大旅客购票前,请先登录各大航空公司官方网站或客户端查询,以确保行程万无一失。

  记者昨日从春秋航空了解到,惠州市的张先生近日通过搜索引擎网站发现了广州到银川的特价机票广告,点击该广告后进入了一个山寨春秋航空的网页。张先生填写完所有信息并成功付款2428元后,却没有收到订票成功的短信。预感到事情有些蹊跷,张先生立即按照山寨网站上显示的400客服电话联系客服,询问为什么未收到订票短信,几次询问均被告知系统繁忙,会在第二天8时前短信通知。

  第二天上午,张先生仍然没有收到购票成功的短信,此时的山寨网站客服热线已无法接通。意识到被骗的张先生立即报案,当地警方已经开始调查。

(责任编辑:彭博)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