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大海归回流潮”在2014年开始显露苗头。近日,无锡举行了一场海归及国际化人才交流会,蜂拥而至的年轻海归们骤然发现,在求职的天平上,他们与国内毕业生已经站在了同一个刻度上。
香港浸会大学财会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小许,圣诞节后回到内地寻找就业机会。两次求职上海外企未果,他被迫将搜寻范围扩展到上海以外的二线城市。在无锡的招聘会上,虽然已经将薪酬预期调低至4000元,小许依然碰了一鼻子灰。“没有工作经验,连简历都投不出去。”
曾经令国内毕业生无可奈何的“工作经验”,如今也成了横亘在许多海归面前的一座大山。博世集团人力资源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提供的是工作机会而非实习岗位,如果没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海归的求职竞争力与国内毕业生没有差异。”
一边是企业纷纷对海归设置“3-5年工作经验”的门槛,另一边却是大量“零经验”的年轻海归涌入国内就业市场。据预测,今年就业季,全国将有超30万海归同国内727万应届毕业生一起面对就业竞争。
无锡市国际人才交流中心的数据也显示,自2009年以来,海归呈现加速回流趋势。去年,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回归人数达到近年来顶峰,同比增幅超过20%,其中九成以上是“学成即回国”的新生代海归。
日渐庞大的海归群体,让一些原本不敢奢望的中小企业兴起了“引才抢才”之志,也让一些用人单位萌生了“挑挑拣拣”之心。招聘会现场,一家民营科技企业负责人向记者坦言,这是企业第一次尝试招用海归,“他们要价低了,小企业用得起了”;而一家大型外企则明确表示,为海归设置的岗位要求、薪酬待遇与国内毕业生一视同仁,所有应聘者公平竞争,择优录取。
“国内经济形势好转,海归回国就业的机会增多了;但与此同时,海归的就业竞争力相对下降也是事实。”无锡市人才市场副总经理白江介绍,去年下半年以来,市场对海归人才的需求明显上升,但海归入职的起薪持续降低。以无锡为例,目前一个没有工作经验的海归毕业生,企业开出的起薪一般不超过4000元/月,这与国内同类毕业生基本持平。
“虽然起步一样,但海归的优势会在约三年后显现,前提是他们能沉下心来融入国内职场。”常年从事海外人才业务的高级猎头金涛告诉记者,根据测算,海归的薪资一般会在入职3-5年后出现爆发式增长,约比同年的国内学生高出30%-50%。“一旦在国外积累的语言优势和国际化视野与国情有效融合,海归的竞争力就显露出来了。”
在德国读完本科和研究生的焦洁三年前回国到北京一家保险公司工作,如今已经成为企业的业务主管。她认为,大多数海归在回国求职阶段已经卸下光环,面临的最大挑战还在入职初期。“国外的环境相对自由独立,突出个性,但这种文化与国内很多企业是格格不入的。忘掉‘自我中心’,学习与周围的人和环境善意相待,当是每个海归必上的‘入职第一课’。”
就业终端的变化也开始对前端留学市场产生影响。无锡市国际人才交流中心主任薛梁告诉记者,近年来,留学市场开始出现明显分化:一方面,留学年龄越来越前移,“早出去,早得益”成为部分学生家长的共识;另一方面,前些年大热的工商管理、财会、艺术等留学专业开始降温,留学生对专业的选择更加务实理性,契合国内企业需求。
专家建议,随着国内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偏理工类的新兴产业海归人才将持续走俏。相比国内,国外的实习、实践机会更多,建议留学生在留学期间把握宝贵时间,多参与项目实践和岗位实习,为回国就业“攒”足经验。(马薇)
(责任编辑:石兰)